有人曾经形容:一个城市的县(市),好比车站的多列火车,只有调动、发挥好每列火车的作用,让这个“动车组”齐头并进,经济发展才能全面提档提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前不久,湘潭市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通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同比增长12%”的较好成绩。数据中,令人关注的,除湘潭市经济呈现“稳中求进”的整体发展态势外,还有一个亮点值得关注:县域经济一改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占比持续下降的“颓势”,开始提档加速。
县域经济,一直是湘潭市经济发展领域中的“短板”。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3个县(市),聚集了全市约76%的土地和62%的人口。近年来,各县(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比较它们所占资源、所处位置、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我市县域经济还是远远落后了。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湘潭市县域GDP的年均增速为13.5%,比全市慢了0.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22.2%,比全市慢了2.6个百分点。
如何做长“短板”,做强“长板”,尽快扭转湘潭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湘潭市委市政府按照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开始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减压、注入动力。湘潭市委书记陈三新说,县域经济是湘潭市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湘潭市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所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迫在眉睫。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说,县域经济发展要有差异化,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县域经济更应是“特色经济”。
不久,一场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在全市展开。今年3月,作为调研成果,一份《关于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红头文件发到了各县(市)负责人的手上。这是湘潭市按照“扩权强县、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的原则,特别制定的12条政策措施,用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使县(市)后发赶超,快速崛起。
时隔两年,发展格局已经发生改变。尤其是各县(市)经济发展指标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两项出现了重大“反转”。今年一季度,3个县(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达23.08%,比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4.5%的增幅高出8.58个百分点,各县(市)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也与全市增速基本相当。从多年落后,到基本相当,再到超越发展,一串串数字、一份份清单背后,浸润了各县(市)谋求发展的不懈努力和奋发有为。
今年一季度,韶山市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经济答卷,答卷的主题词是“项目建设”。“将总投资55亿元的61个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做实,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实现韶山‘率先发展、率先富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韶山市委书记杨真平的发展思路。按照这个思路,韶山市围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一季度已开工在建的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为47个,开工率达77%,完成投资4.51亿元。
湘潭县也实现了良好开局。一季度,该县实现GDP40.3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35%,呈现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城乡消费稳步提升的“开门红”。通过对“十大民生实事”、“十大产业项目”、“十大基础工程”的调度实施,湘潭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已经精彩上演。
同样令人惊喜的还有湘乡市。湘乡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园区兴工”战略,以园区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企业、大项目,促使园区经济快速增长。像深思电子、怀其制革、金子箱包等园区“明星企业”,今年一季度的产值、税收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的加速发展,绝非偶然,这是湘潭市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看,湘潭市县域经济已在加速,县域经济的灿烂前景可以预计。
分享到:
洞庭湖42天发现12只死亡江豚,不要让江豚的微笑变成眼泪!救救江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