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发现美丽背后另一面 文化旅游点亮神秘大湘西

A-A+2013年3月10日湖南日报评论

通道侗族婚俗——“回门”。(资料照片) 张红 摄通道侗族婚俗——“回门”。(资料照片) 张红 摄

  【背景】

  张家界、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神奇秀美的山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民风民俗,大湘西让无数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然而,贫困落后却是大湘西美丽背后的另一面。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启动,扶贫春风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大湘西。

  在大湘西扶贫攻坚进程中,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正在凸显。巧借资源优势,打好“文化牌”,做大做强旅游业,2011年,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达431.99亿元,占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达10.44%,占地区GDP的比重达28.7%。

  乘势而上,推动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已成为大湘西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在全国两会上,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所欲言,就大湘西地区如何探索一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献计献策。

  【观察】

  文化旅游是把富民“金钥匙”

  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市长 李晖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基于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的正确选择,更是帮助当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金钥匙”。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武陵山片区定位为今后1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湖南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20.5个百分点。

  面对艰巨的扶贫攻坚任务和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不能再沿用常态的工作方式来推进武陵山湖南片区的扶贫开发,更不能急功近利,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重点。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堪称“一份投入、十分产出”。去年,怀化接待旅游总人次170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100个亿,占全市GDP比重10%左右。而从文化来看,怀化“县县有品牌、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麻阳荣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沅陵获得“传统龙舟之乡”、通道黄土乡获得“芦笙之乡”等称号。

  立足这些文化品牌,怀化推出古城古镇古村游、生态游、农家乐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以自然文化遗产、人文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契合了当今游客“体验文化”的需求,能够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刺激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体化思路打造“文化旅游圈”

  全国人大代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副书记 郭建群

  以往的老思维、寻常的旧思维,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大湘西。促进大湘西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该充分整合资源,以一体化思路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圈”。

  首先需要在全局层面出台科学的发展规划。大湘西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如果有一份全局性、着眼长远的规划统领,可以避免出现“各搞各的、大同小异”的情况,导致旅游资源同质化而失去整体竞争力,同时避免开发不当,造成对生态环境、历史人文资源的破坏。希望省里加快《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进度。

  有了规划的统领,还需要驱动发展建设的资金。借力中央、省里的政策性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同时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开发。

  由于大湘西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呈现“整体密集、局部分散”的态势,因此在路网完善、城市提质等方面的建设仍有待加强。中央和省里还要加大土地、税收、财政拨付、行政审批等各领域支持力度,帮助大湘西地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大湘西地区各市州也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品牌,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