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沅陵县清浪乡,爷爷为文广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早餐。早餐里有文广最喜欢吃的豆腐炒肉。虽然生活在江边,但他们很少吃鱼。
高家坪小学12岁的舒文广和70岁的爷爷舒克茂在一座山头的小木屋住了5年。在怀化沅陵的五强溪库区内,出行大部分只能依靠水路,20世纪末建库时,大部分渔民搬迁到地势更高的山间,形成白族、土家族、苗族为主的移民村落。来往的渔船到了这座山头附近,总远远地吆喝一声,老人家便迅速拉动圆盘,给渔船放闸。
这一套活路,舒文广也学会了,放假时,爷爷划船外出集市时,文广一个人在木屋等着,听到爷爷的吆喝,便蹦蹦跳跳去接爷爷。5年了,在这所依山傍水的小木屋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和一条老黄狗,俨然现代版的“边城”故事。
安静得像在水面的睡莲
黛色的雪峰山系绵延,旧时湍急的沅江就在这山峰间穿行,水流平缓下来处,曾聚集了三三两两的人家,大多为白族、苗族、土家族,形成了山水间的村落。20世纪末,这里修建五强溪水库,很多山里人家搬迁到地势更高的山间,拿着政策补贴,寻竹林溪水处修起了高高低低的吊脚楼。划木船溯江而上,远远望去,翠绿的竹林间,偶能见木檐一角,那里一定是移民村落。
大坝建成以后,淹了很多田地,移民后,有的村落每人分到一两分地,先前地势低的村落,田地全没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寻活计,留下水城的老人和孩子,到了年尾,孩子们都到村里的码头处,有船驶进码头,便钻进去寻自己的父母。有时,船离自家的村口还远,外出的年轻人便站上船头,远远地对着村头招手。
沿水的高家坪、罗家坪,就都是这样的村落。
到了初七初八,年轻人又得外出开始一年的营生,这些村落便都安静了下来,像漂在山间水面的睡莲,偶尔摩托车响,便是一天之中最大的动静。孩子们趴在路边的木头上晒太阳,偶有背着竹篓的苗家妇人经过,老人家打扫着自家的吊脚楼,在竹竿上晾起了花花绿绿的衣物。
舒克茂家也是这样的移民人家,因为先前村里的地势低,“自己有心脏病,两个娃在外营生也不景气”。移民以后,村里有人陆陆续续开始养鱼,见舒老头家境困难身体有病,大家伙便安排他守着山头的小木屋,给来往的渔船放闸。
从舒文广的家到学校有着近3公里的山路,走路需一个小时,划船25分钟就到了。文广在学校寄宿,每10天他都准时催爷爷起床,爷孙俩轮换划船上学。25日是开学第一天,他和爷爷一起到学校交了杂费和生活费。文广的班上有32名学生,像他这样的“孤岛少年”有20多个,其中10个孩子划船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