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对成功街10号古建筑原址保护
“成功街10号”、“第十一社会主义大院”、“长沙清代学官附属建筑”,三个迥异的标签,烙在同一幢砖木结构的老宅子上。从开福区学宫街西行,在一个叫成功街的小巷子里,就能看到这幢老宅。“吱呀”一声推开漆水斑驳的木门,让人恍觉时空交错:暗褐色的古朴木阁楼、镂空云纹的方格木栏、雕花红木窗棂,无声地回放着一个多世纪的尘封往事。
“这幢老宅拆了太可惜!”近日,得知记者访问了位于成功街10号的这处老宅,长沙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先生为我们道出了它的身世:原来,这房子堪称仅存的“清代长沙县学宫附属建筑”,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同时又留有文革时期的历史印痕,很有历史价值。尽管已挂牌“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却面临拆迁的命运。专家呼吁能对其原址保护。
老宅陪伴83岁老人半世纪
穿过几条小巷,记者走进成功街10号的老院子。被油烟熏成暗褐色的镂空云纹方格木栏,蛛网缠绕的雕花红木窗棂……这些建筑符号,分明显示出老宅和眼下这个时代的代沟。而正对宅院大门的横梁上,赫然钉着“民主东街第五居委会、第十一社会主义大院”的牌子,更使这个宅院的身世扑朔迷离。
“我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慢慢变老的。”今年83岁的罗元旦娭毑坐在一张木靠背椅上,从老宅的天井里投射下来的阳光安详地洒在她身上。提起这个宅院,罗娭毑如数家珍,老宅陪伴她50多年。
“1958年到1963年的时候,这里是人民公社大食堂。附近学校、居民、街道上的人每天都端着饭盆过来打饭。文革的时候,这里又变成居委会开会的地方,一直到改革开放。”为什么百年老宅会贴上“社会主义大院”的标签?罗娭毑指着院子左侧的几间空置的红砖瓦房回忆说,她从长辈那里听说过,这座院子是清代建立的,现在估计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后它成为了公家的廉租房,她一直租住在这里,院中原先住有5户人家,后来搬走了2户,现在只剩下3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