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舜帝陵(观看时间:90分钟)
前往舜帝陵,这里是九嶷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之一。在山门前阔大的祭祀广场(可同时容纳上万人),这里有仪门石牌坊(俗称“下马坊”)、金水桥(每到雨季桥下的金水河成为排洪渠道,起到护陵作用)、神道等。200多米长的神道两旁,分列着麒麟、马、狮、犀牛、龟、羊、象等吉祥物和文武翁仲。舜帝陵的山门相当气派,为“五间四进” 单檐歇山式建筑,红墙黄瓦,廊柱林立,两端与环绕陵庙的宫墙及两侧的角楼连接。山门外是矩形外加半圆的阔大台阶,在举行大型公祭的时候,它就是祭祀台,并可用来表演上千人的大型祭祀舞蹈。在山门正中的“舜帝陵”匾额前拍照留念后,我们进入陵园。
我们一路行来,先看了娥皇、女英的湘妃泪池,然后来到午门。它面宽20米,进深12米,高14米,为宫门式三拱城门,上有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门楼,朱梁金瓦,翘角飞檐。两侧设登楼石阶,门楼上四围回廊,可供游人远眺。在后来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登上了城楼,近观陵园内的殿宇楼阁、飞檐琉璃瓦;远眺群峰起伏,但见娥皇、女英二峰相对伫立,与象征舜帝的陵山舜源峰相守相依,令人浮想联翩。
过了午门是拜殿,这是祭祀大典时备设祭品,以及祭祀人整衣冠、静心待祭之地。导游介绍说,殿门上 “至孝千秋一德,笃亲万里同风”的对联,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96岁高龄时,特为舜帝陵题写的。殿内墙上,挂有摘录《史记·五帝本记》有关舜帝内容的木椟,和复制放大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图,可以看到上面突出标记的舜陵符号。殿内左边是一个九嶷山景区的模拟沙盘,右边的地上摆了一套古编钟。
在拜殿与正殿之间的庭院里,导游还让我们看了神奇的“槠怀樟”和“如意夫妻柏”。前者是一棵遭雷劈后枯死的苦槠树,残树高8米,胸径3米,中空可容10人左右,为我国目前发现胸径最大、树龄最老的苦槠树。奇的是90年代初抢修舜庙时,一株樟树从老槠树的树心中悄悄长起来,撑住了将要倒下的枯树,并从槠树头上伸展出繁枝茂叶,形成了“槠怀樟”。后者是两株合并生长的古柏,高40多米,苍劲挺拔,四季青翠。粗大的树干,一半颜色深,一半颜色浅,当地人都叫它“如意夫妻柏”。既是千年古树,又生得如此神奇,在它们身上附会了诸多版本的传奇故事就不足为奇了。
过正殿沿石级而上,就是寝殿,又称陵碑亭。内奉舜陵石碑一块,高3米,宽2米,上刻“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 碑文为汉隶阳刻,字大尺余,碑文两侧与碑额装饰为线条阴刻云龙纹,相传此碑为汉代零陵太守徐佥所立,舜庙迁建舜源峰时由玉琯岩移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陵碑的后面就是作为帝陵的舜源峰了,从仪门经神道,进山门,过午门,再从拜殿、正殿一路走来,终于来到托体山阿的舜帝陵寝前,这“华夏第一陵”,委实名不虚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