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家希望城市“会讲故事”,而摄影家寄望老街在消失前“来得及拍摄”
住在北正街聚奎园巷的一位徐姓居民告诉记者,他已经配合有关部门签了拆迁协议,不过,他现在还不想搬走。“尽管早搬走可以获得奖励,但我就想在这里多住一段时间,实在没办法住不下去了再搬……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可能已经变成了一片建筑工地,我想再回来住一晚都不可能了。”
陈先枢说:“近些年长沙消失了许多老街,比如走马楼、柑子园、臬后街、北正街、营盘街等,只留了一个地名供后人凭吊。”
一个美好的城市,它能用既新鲜又古老的语言与人对话。它的街道、房屋、树木和行人走路的方式,都在对人们讲述这个城市的情感、历史和人们恰好想知道的细节。2005年5月,德国著名城市社会学家迪特·哈森普鲁格教授应邀来长沙讲学,他在考察了长沙的一些老街后说:“最好的城市规划,是让这个城市会讲故事。”
“显然长沙正处于一种典型的中国城市化整体处境之中,我认为它正在走向发展成为巨型城市的路上。巨型城市往往人口超千万,在欧洲,巴黎、伦敦才有这样的人口规模。”当时,哈森普鲁格对长沙火热的城市节奏印象很深,并希望这个节奏适当放慢一点,以使长沙这座城市“会讲故事”。但哈森普鲁格也许并不知道,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0年修订),2020年,长沙要建成千万级人口大都市。
2009年秋天,乔育平路过永远街街口时,看到了几个大大的“拆”字。“那是一条和小商品集散地下河街相通的老街,曾经热闹非凡。当时,我路过那里时,老街正面临拆迁。”但乔育平那段时间特忙,准备等到冬天再去拍摄永远街。谁知等到这年底,“永远街,就真的永远地消失了。”
没拍到拆除前的永远街,乔育平触动极大。“如果再不赶快拍那些写了‘拆’或者‘征’字的老街,就会留下更多像永远街那样的遗憾。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摄友来不及深究,端起相机就去和老街上的‘征’、‘拆’两字赛跑。”
“长沙老街消失得如此之快,是我们很多摄友没有想到的。”乔育平很同意哈森普鲁格的观点,也希望长沙老街消失的速度慢一点,“起码要让我们这些摄友来得及拍摄一番才是啊!”他不无担忧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