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6日讯 “崇烈塔建成那一年,我亲眼见过,外形和现在的新塔差不多!”年届八十的李棣桓老人看到66年前的崇烈塔“重现”长沙天心阁景区,心情十分激动。今天上午,恢复重建的崇烈塔正式与市民见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雅瑜为崇烈塔揭幕。
崇烈塔按原址原样恢复
在原址上重建的崇烈塔位于崇烈门前坪广场。塔为麻石制作而成,直径1.2米,塔底是个方形的底座,四周筑有围栏。塔身为六角形石柱,塔身底部围栏上安放12个神态各异的小石狮。石柱的顶端有个石圆球,上面刻有当时的中国地图,一座石雕的狮子蹲踞在“地球”上。
天心阁景区文物管理科科长沙伟介绍,崇烈塔按照原塔1∶1比例恢复重建,塔上的圆球象征着地球,狮子代表中国。在当时,狮子蹲踞在“地球”上寓意教育国人要守住国土。沙伟说,该塔重建前查阅了大量文史档案资料,还参照了市民提供的老照片,为尽量保持原样,塔身采用了已被废弃的原物——麻石构件。
塔、门、亭三景一线恢复原貌
崇烈塔恢复重建后,与崇烈门、崇烈亭由低到高连成一线,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沙伟介绍,“文革”期间,崇烈塔和崇烈门先后被毁,崇烈亭也受损。2006年,天心阁景区对崇烈门原址进行了恢复重建。2008年,又对崇烈亭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亭名由“入胜亭”更名为“崇烈亭”,还增加了新的对联。■记者 王文
回忆
崇烈塔勾起﹃老长沙﹄往事
70多岁的汤大爷至今还保留着儿时在崇烈塔前拍的老照片。汤大爷在天心阁下住了60多年,1955年,13岁的他和表兄妹一起到天心阁玩,在崇烈塔下拍摄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他清楚得记得,那一天,他穿了家里给他新买的海魂衫。
年届八十的李棣桓老人是双峰人,他说,崇烈塔刚建那年,他11岁,由于家里苦,他带着8岁的弟弟从湘潭来长沙讨米,经过长沙时,到天心阁玩过,“那时的崇烈塔外形和现在差不多。”
小资料
崇烈塔由来
崇烈塔又名守望塔、白塔,始建于1946年,由原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王东原发起兴建,主要纪念在长沙抗日会战中牺牲的将士。在天心公园内兴建有一组纪念性建筑,包括崇烈塔、崇烈门和崇烈亭。当时社会各界踊跃捐款,三座建筑当年落成,对民众开放。落成之日,王东原亲撰一联深切哀悼抗日阵亡将士,联曰:忝领师干,几回奏凯几行泪;为崇功德,一度秋风一瓣香。
分享到:
洞庭湖42天发现12只死亡江豚,不要让江豚的微笑变成眼泪!救救江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