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伞匠摆摊修伞五十年 老主顾们舍不得他退休

  一辆小拖车,几把旧伞骨,还有铁盒子里的工具……昨日上午,74岁的何胜华又来到芙蓉区马王街社区附近的小巷子里摆摊。放好工具后,他把招牌挂在了旧伞柄上,上书两个大字——“修伞”。采访中,老何时不时接听电话。“我耳朵不好,所以别人打电话来,我就会告诉他们自己在什么地方,一遍又一遍地说。”

  这位敬业而又收费公道的老师傅,50多年里,做着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工作,成为长沙街巷里一抹温暖的亮色。

  修伞匠与伞打交道60年

  何胜华身材瘦小,戴着帽子、袖套,一双瘦骨嶙峋的手不时摩挲着,能看到手上有很多细小的伤疤。

  来自宁乡流沙河的老何告诉记者,与伞结缘是自己14岁那年。当时他父亲在长沙伞厂工作,专门制作雨伞,他跟着父亲进了厂,学了近10年的技术。之后,他从伞厂退出来,置办了一套修伞的行头,开始挑着担子走家串户当修伞匠。

  “那时候生意好呢,南门口、文昌阁都是我常去的地方。”老何说,现在年纪大了,就在固定的地方摆摊,一般在都正街附近,“或者在马王街,或者在古稻田巷,或者在丰泉古井附近,总能看到我。”

  昨日上午,很多路过的人跟他打招呼,但修伞的却寥寥无几,只有一位老主顾来拿前两天放在这修的伞。

  “三把伞修好了两把。还有一把伞少了一个零件,暂时修不好,要不你下次再来吧!”把修好和没修好的伞交给顾客,何师傅略带歉意。

  “我20多年前住在这里的时候,何师傅就在这了,人好,技术也好,收费也公道,街坊邻居都很熟。”这个顾客说。

  两把伞10元钱。老何接过零钱:“今天开张了。”

  生意不比从前,他还在坚守

  随着市民生活渐渐宽裕,修伞这门一度被老何看好的职业,生意慢慢地清淡起来,“现在的伞便宜,多半坏了就丢了,很少有人愿意拿来修。”

  如今老何每天挣个二三十元是常态,一天能挣五六十元就谢天谢地了。

  但还是有顾客。年纪大的多一点,年轻人也有。有不少老主顾大老远从河西跑过来,就是为了找他修伞。

  今年初老何生了一场大病,本来想就此结束修伞生涯,不在的那些天却接到一个又一个老顾客的电话,“他们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摆摊,说家里的伞还是我修着靠谱。所以我又出来了,还是舍不得这份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