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9点,记者从北京西站乘坐高铁G83次出发,14:41准点到达长沙南站。

  走出出站闸机,记者有3个直观的感受:其一,从高铁出站口走十几步就是长沙地铁2号线长沙火车南站的入口,地铁和高铁实现了无缝对接; 其二,出站广场的立柱广告基本以商业地产、建材批发和投资公司为主,经济发展的热度和活力扑面而来;其三,车站周围道路平阔,崭新的公寓楼盘、商务楼宇和宾馆错落有致,难以想像这里曾经是长沙市郊的一片鱼塘和菜地。

  随着采访的深入,高铁在长沙城市发展图景上划出的痕迹逐渐清晰起来。

  通达扩张格局

  沪昆与京广这两条我国东西与南北方向最长的高铁在长沙交会,形成了高铁“黄金十字”。

  根据规划,未来渝厦高铁也将横穿长沙。届时,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高铁枢纽,并形成“12345”的快速交通网,即1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 广州,3小时到重庆、杭州、深圳,4小时到上海、成都、昆明,5小时到北京。不仅如此,湖南省14个市州中已有10个开通高铁,省内高铁通车里程1296 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以长沙为中心的省内1.5小时经济圈正在成型。

  长沙南站所在的雨花区曾经是长沙市的郊区,如今,一座现代化的高铁新城已经拔地而起。雨花区发改局副局长冀治宇表示,“高铁使得长沙与珠三角、长三角、中三角、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强势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副所长张国华指出,高铁枢纽对区域的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特别是对高科技、高附加值、技 术密集型产业产生集聚作用,其向外扩散的辐射力也将随内聚力的增强而增强。在集聚和扩散的共同作用下,高铁枢纽所在地区的规模得以扩大,该地区与周边组 团、中心城区的联系得以增强,从本质上引导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