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长沙古城墙重见天日

●此系长沙首次同时发现城墙和护城河

●考古专家推断,唐代长沙城区范围大致为:北起今中山路、南至解放路、西起湘江路、东至蔡锷路

12月25日,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工地,考古人员在对古城墙进行挖掘。本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本报12月25日讯(记者 李国斌)经过近4个月的考古发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市青少年宫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段长约48.7米的古城墙。考古专家确认,这是三国魏晋至唐初的长沙城北城墙。据悉,东端保存较好的一段将原址保护。

长沙市青少年宫建设项目位于中山亭东北侧。此次发现的古城墙,其位置处在工地东南部。12月2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城墙现存部分约6米长、1米高,呈东西走向。墙体中间是夯土,北侧由青砖堆砌而成,保存完好。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介绍,发现的墙体断断续续,其中东端长约6.5米的部分保存较好,墙体夯土厚约1.5米,包砖有10层。在墙体解剖过程 中发现,城墙始建于三国魏晋时期,南朝时期进行修补和扩建,并在墙体外侧包以青砖。城墙一直沿用到唐代初期,后由于人口增长、城市扩张而废弃。

在距城墙北侧2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段壕沟。其走向与城墙一致,残存长约32.7米。考古人员判断其开挖于西汉时期,三国魏晋、南朝时期一直在使用,唐代初期废弃并填平。考古人员推测,壕沟为当时的护城河。这是长沙首次同时发现城墙和护城河。

此次出土的古城墙,为古代长沙城域变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专家说,结合此前的几次发现,大致可以推断出唐代长沙的城区范围:即北起今中山路、南至解放路、西起湘江路、东至蔡锷路。

目前,长沙市有关部门已经确定对保存较好的一段墙体进行原址保护,邀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素制作保护方案,将在原址建一个小型的长沙城市建设历史博物馆,对古城墙进行展示。

据悉,此次还发现了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古井71口,其中有几口古井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简牍近1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