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陶艺,一般人都会想起陶艺家们满手泥巴、围绕着拉胚机不断拉伸的制作场景,那么你见过用轻薄、充满弹力的气球制作的陶艺作品么?中国青年艺术家、长沙妹子林逸心就独创了这门绝技。
美国最受欢迎的综合艺术节之一、2014大格尔夫海岸艺术节日前落下帷幕,作为唯一受邀的国际艺术家,林逸心到当地5所大、中、小学讲座,在塞维尔广场和200多位美国艺术家一起展示自己的陶艺作品,得到彭萨科拉市市长的接见,接受多家美国媒体采访和报道。
昨日,本报记者与刚从美国回到长沙的林逸心取得了联系,了解了这位长沙妹子的艺术成长之路。
A 用气球制作陶艺捕捉残缺美
如同某种被剥开的果皮,又如同打破的蛋壳,造型独特、薄如蝉翼却又坚硬无比……这就是林逸心的陶艺作品。
早在两年前,伦敦艺术大学国际学术处主任、英国著名收藏家肯尼斯·瓦尔克教授就收藏过她的两件陶艺作品,他曾撰文评价:“林逸心的作品有一股魔 力般的气质,如同海滩上易碎的贝壳,有着精巧的材料和微妙的色彩。它们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触摸感,让观者想去把玩,并细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和质地,如同面对 一个珍贵的宝石。”
说起陶艺作品,林逸心充满了爱意:“世界是脆弱又敏感的,你有一件东西却并不拥有它,因为它不会永远存在。我想传达一种对残缺和消逝美的赞叹和捕捉。”她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并将其神韵注入到作品里。
“还在硕士期间,我就尝试用气球作为模具,因为它非常有伸缩性,还有我最喜欢的圆形。在无数次失败后,我找到了最佳泥料的配方,利用气球和泥浆 相融相生的特性,进行创作。”林逸心先用气球做出大体形状,再塑形加入质感,低温素烧过后,再运用不同上色方式,影青釉、金属釉等,经多次高温烧制,达到 最终通透、清亮的奇异效果。
2014年9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刊载《中国古代的“瓷都”景德镇拥抱21世纪》,介绍了包括她在内的3名中国陶艺家,之后此文被《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B 美,跨越时间、种族和国界
“因为陶艺,我们的情感跨越时间、种族和国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林逸心说,参展期间,她的作品不仅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也收获了一份份跨国友谊。
一位从事癌症护理工作的美国护士专程从外地来到艺术节现场,买下了三件陶艺作品。她很喜欢逸心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生命是脆弱而细腻的,而美本身 就不完美也不永恒。她回去后把作品放在医院,提醒人们:生命很脆弱,且行且珍惜。一位88岁的美国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林逸心的展棚,她的好朋友非常喜欢逸 心的作品,但身体不好不能出门,便嘱咐她来帮其买一件作品。林逸心当场表示要送一件,但老奶奶执意付款,于是林逸心将一件很漂亮的彩虹陶艺作品按100美 元卖给了她,老人感动得连连表示: “You are such a special girl。”
林逸心说:“做陶艺,不仅仅是带来视觉美,而是真的从心灵上打动人,正面的影响更多人。”因为林逸心的到来,组委会特意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她的展棚前,这也是此次艺术节上唯一的一面外国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