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绘慈善
陈光标做慈善的规矩是要“秀”。
他做善事总要喊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也不能少。办公室里挂着他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幅合影,《人民日报》在2008年12月某一天的要闻版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自豪地拿出手机,翻找给记者看。他深入思考过自己与政治的关联,在四川救灾的日子里,随行人员随时帮
他拍下在各处的身影,发布到网上被争相转载。陈光标深谙“秀”之道。他的名字前面的头衔加起来有360个字。
他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的随和表现在让毕恭毕敬的外人喊他“标哥”。他的眼泪也很著名,曾在电视节目中忆及童年大哭起来,在四川也留下不少痛哭的照片。
“我用的是自己的钱来‘秀’,至于结果,你我,都看到了”
陈光标的慈善之路不乏“标新立异”,在贵州毕节举办的个人慈善演唱会只是其中一幕,很有代表性的一幕。“演唱会没有明星,我就是最大的腕!请他们来干嘛?抢我风头吗?”陈光标哈哈大笑。
“举办个人演唱会,听完全场送猪羊”,陈光标说,这个想法来源于自己某天翻阅小儿子的语文课本,上面写着“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当时就在想,以前,就是捐钱嘛,2.3亿现金我也捐过。呐,说到底,还是送给人吃鱼。那我为什么不送人一根鱼竿?”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陈光标购买了3000多头猪和羊,上百架农用器械,直接送往贵州毕节。
“演唱会不要门票,还有彩头”。只要肯来捧场的贵州农民,当场可以从陈光标手里牵走一头猪和一只羊,至于农用机械,由政府统一发放。在毕节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陈光标做到了“万人空巷”。第二天,媒体的报道写出来:“光标‘秀’进山里。”
说到这里,陈光标的语气是颇重的,他觉得,他用的是自己的钱,‘秀’过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一对公猪母猪现在价值两千多块,农民朋友领回家养10个月,就能卖两万多块,我让当地很多人脱贫,这是有数据可看的,说我‘秀’到山里去的人,我不知道是何居心”。
的确,在一次次被人诟病的“高调慈善”里,陈光标一次一次把真金白银摆上台面。连一向尖锐的小崔也愿意为陈光标说一句:“人好歹用的是自己的钱,要是用慈善总会的钱,他早就歇菜了。”
陈光标说,他最爱看的书是《孙子兵法》,他有他的智慧。他并不参与灾区重建,他觉得不是他专业的地方他不去碰。他不搞上市,他觉得不能赚股民的钱。他不向银行借一分钱,这样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影响。他不在乎财富排行榜上泡沫般的第一,但在慈善排行榜上
他总想要第一。
“大城市反倒没有‘侠’气”
陈光标说,现今,他还有个“大遗憾”。他的一举一动始终没有没能感化自己发家致富的土地——“上海”。“我的慈善活动里,所有捐助的企业家中,没有一个是上海的。”他说,自己最很乐意接受上海媒体的采访,“特别是那些专给上海有钱人看的“时装杂志”。或许,家财万贯的陈光标,至今也没有真正进入上海富人的交际圈里。“从农村走出来这么多年,除了长肉,我没怎么变,我也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什么”。
家乡安徽,在陈光标的记忆中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复一年”,是家家户户几十平方米的茅草屋,是下雨天泥泞的烂泥土路,是下雨天就“睡”在自己床头的牛,“它曾一泡尿尿在我的脸上。”
如今的他依然记得,小时候每当有要饭的在午饭时间路过家门口,父母就会叫他们到家里同桌吃饭;小时候大雨来了要收麦子,他和弟弟妹妹在家饿肚子,母亲却跑到别人家抢粮食,最终家里的粮食都湿了,都长出芽了。陈光标当时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他更不理解的是母亲经常把要吃奶的弟弟放在床上哭,抱别人家的孩子吃奶。
那时,陈光标只有八岁,他看着弟弟哭得厉害,就问母亲:“为什么不给弟弟吃奶?”
“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奶水还可以,别人家一点都没有,小孩子要饿死的。”母亲的话或许并没有让陈光标领悟到什么,但就是这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行侠仗义的个性。
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在放学后拿把叉子,背个笼子,到稻田里插青蛙,回家后把青蛙腿拔掉,两分钱一斤卖到农贸市场上。母亲看到小朋友的行为,回家就对陈光标说:“别人家孩子抓青蛙,你不能去。”“为什么呢?”“你看脸上身上一个个红疙瘩都是蚊虫咬的,青蛙是专门吃蚊子的。”
第二天开始,陈光标只要看到有人捕青蛙就阻止他们。有次,碰到一家兄弟姐妹捕青蛙,他上前阻止,硬是被打了一顿。“我很勇敢,我不怕,第二天我看到有人单溜的时候,我抓到一个就使劲打。”
“这就叫有勇有谋……”陈光标笑的前仰后合,仿佛一个田间的行侠儿一夜长大,现在要做的就是“富则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