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那个“选秀”成为大江南北最流行词语的年份里;带着十足的信心,她前往海南三亚参加新丝路总决赛,在这场中国高级别的模特赛事中,刘雯意外的一个奖项也没获得。命运之神就这样只在湖南眷顾了刘雯一下,然后就把她全然遗忘,打回原形。 如果说这次挫折唯一还有令人欣慰的地方,那就是新丝路模特机构的一纸合同。刘雯还有机会从事这份职业模特的工作。
2005年秋天,17岁的刘雯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拎着行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开始闯荡自己的职业模特生涯。但挫折是一场接着一场来。她的第一场面试并不顺利,根本没有任何面试经验的她,“身穿套头毛衣、鸭绒背心、牛仔裤、球鞋。清一色一样身高的人,我起码比别人臃肿了三倍。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接连的上海时装周,哈尔滨服装节,广东虎门服装节;市场苛刻的眼光对一个还不太职业的模特来说,都是一次又一次无奈的落选。那个时候的刘雯看着和自己同屋的模特因为每天接了一场又一场的秀而忙碌地早出晚归,自己却只能抱着遥控器看电视。每当这时候,她总是会很想家,拿起电话的时候便已经泣不成声。好在远在家乡的父母总在这个时候鼓励她、告诉她,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要尽自己所能,努力再努力。
“17岁那年,我来到北京工作,带着对这个行业的憧憬,希望能有一定成就,得到更大的发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正如刘雯所说,各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时尚杂志要的全是有经验的专业模特,一个新人,又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女,最初的工作,只是偶尔的演出。奔波和刻苦了一年,刘雯赚到了零用钱,也赚到了人生经验。
年少气盛,年轻人当然认为自己条件优厚,一定可以抵御困苦,谁会预计一山还有一山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轻时跌倒了,往后会更勇敢。一次的失意,不代表前途就此终结,转一个圈,会有意想不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