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长沙上班时间27分钟居全国31位 六成想挪地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2年11月13日09:18【评论0条】字号:T|T

  都市上班族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在上下班路上?日前,中科院公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计算了中国5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主要城市平均上班时间,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长沙则以27分钟排在第31位。 

  不过,潇湘晨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3.57%受访者上班耗时低于27分钟或基本持平。截至11月12日晚8时,共有1485人参与此调查,其中公交族占了56.43%,自驾汽车族占16.30%,步行族则占15.76%。本报记者袁树勋 长沙报道

  54.34%受访者觉得上班路上“耗时过长”

  供职于长沙某企业行政部的杨飞红,特别羡慕那两个住在公司附近的同事:早上可以睡到打卡前半小时才起床,下班后在附近的超市买了菜,溜达着回家。相比之下,每天要在公交车上“搏杀”两个来回的自己,根本没那份安逸。

  杨飞红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并不算长,半小时左右,与27分钟的“长沙标准”大致持平,可能比大多数长沙上班族都要幸福——本次调查中,时间高于“长沙标准”的受访者达56.43%。不过,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花在路上的时间越少越好,“特别是在公交车上‘人挤人’的时候,总觉得这时间真是太漫长了。”

  像杨飞红这样有郁闷情绪的受访者,占54.34%,只有20.61%的人认为自己上班耗时“不算长”。

  漫漫上班路,又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调查显示,排名前两位的是“路上拥堵”(30.57%)和“家与单位距离远”(30.22%)。也有相当数量受访者将主要原因归咎于“公交系统的问题”(17.83%)。

  网友“追风1986”说,自己住在猴子石大桥的西头,办公室在橘子洲大桥的东头,这段距离以公交车的速度不到30分钟。可惜两点之间没有直达公交,他上班要转车还得绕一个大弯,耗时经常在1小时以上。

  公交车难等,则是另一种郁闷。前些日子,有媒体评选“长沙最难等公交车”,302路以90分钟的超长候车时间“夺魁”。

  “工作或休息时间被挤占”最令受访者不满

  早上7点起床,穿衣洗漱20分钟,走到公交站10分钟,搭车40分钟,剩下10分钟正好保证打卡前赶到办公室——这是长沙白领陈晋的早上时间规划。至于早餐呢,经常是出门的时候从冰箱里拿两块面包。

  “根本没法预留时间”,尽管她从小就被当医生的父亲灌输“早餐一定要吃好”的观念。

  坐她办公桌对面的同事,倒是“早餐至上”的养生一族,自制豆浆、煎鸡蛋、炖汤轮着来,代价则是常常在打卡点过后才急匆匆冲进办公室。

  对于上班路上耗时过长导致的后果,最令受访者不满的是“工作或休息时间被过度挤占”,占30.59%。“一天时间的十二分之一要在公交车上过,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太浪费生命。”陈晋在抱怨的同时,又庆幸自己及时逃离了“北上广”。

  排名第二的是“睡眠不足”,占27.94%。“看看每天早上的公交车上,有多少人歪靠在座位上补觉就知道了。”陈晋说,自己也经常干这事。

  64.20%受访者考虑过换工作或换住处

  杨飞红最近特别留意公司附近的租房信息,她想换个近点的住处。尽管找房、搬家很麻烦,但一想到每天可以多睡二十分钟,可以不用挤公交,她就觉得是个划算的事。

  她的一个朋友、两个孩子的妈妈,则打算在离家近点的地方找份工作,“收入或许会受影响,但能省下很多时间照顾家庭。”

  本次调查中,因不满上班路上耗时过长,有过“换住处或换工作”想法的受访者达64.20%。其中,“经常想”的人达21.89%。

  有趣的是,2009年,咨询公司雷格斯曾做过一个类似调查。因上班用时过长想辞职的员工比例国家排行榜上,中国与南非并列第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分析,中国城市的拥挤是导致上班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

  应对问题的手段多种多样,公众又持什么态度呢?18.9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提高便捷度,还要提高性价比,”市民王选以近日传出的“长沙地铁平均价4元”一事为例,“比北京、广州都不划算,至少对我吸引力不大。”

  “推广错时上下班制度”和“推广弹性上班制度”,同样有较高的支持率。而具有直接负面效应的两个手段,“因地制宜的交通管制措施”和“加大对交通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支持率则比较低。

  “增加交通系统供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

  湖南警察学院交通管理系副教授王岩认为,上下班路上耗时过多,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集中凸显。拥堵严重的多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区,而且有向城市外围蔓延的趋势。统计分析表明,居民出行平均时耗与城市规 模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城市越大,平均出行时耗越长。“上下班出行”属于交通出行中的刚性需求,而且在时空分布上往往与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的区域和时间重叠,因此,和其他出行目的(购物、休闲、探亲访友等)相比,市民对上下班耗时过长感受格外强烈。

  国内外经验证明,增加交通系统的供给,在一定情况下的确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减少交通上下班耗时,首先应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层面着手,规划和建设多中心、混合用地布局的城市形态,解决工作岗位与居住地距离过远且过于集中于城市中心区的问题。

  其次,改变居民日常出行习惯,引导市民多采用低碳和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人们往往艳羡香港交通的井然有序,却很少有人知道,香港只有64万辆机动车,香港居民日常使用公交出行的比例超过九成。

  第三,采用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发掘道路运行潜力,实施错时上下班和弹性工作制,鼓励SOHO(家居办公)等其他措施。根据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这些举措在小汽车年增长20%以上,交通流量“平峰不平,高峰更高”的城市交通背景下,仅能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更多湖南新闻 | 微吧 | 娱世绘 | 市井万象 | 百科探秘 | 深锐观察 | 策新闻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