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舒薇 通讯员 杨德
“以前,自家砌房子办个审批,前前后后到村组、镇国土所、镇政府盖章,没几个回合办不下来。”长沙县安沙镇龙华新村村民金丰燚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只要去新成立的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所有的审批“一趟水”全部搞定,也就一上午时间。如今,镇上老百姓办事要跑的“七站八所”全部整合成“一站式”服务,大家都感叹出门办事方便多了。
乡镇“瘦身”,政府服务变得更贴心了。今年5月,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和望城区、岳麓区、开福区的111个乡镇全部完成编制精简、机构调整等一系列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大大增强了乡镇政府的基层活力,提升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了乡镇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改:小政府“管理员”变“服务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机构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作为身处改革中心的乡镇干部感受最深。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常称自己是“有限政府,无限责任”,上级部门与乡镇关系不顺、事权划分不尽合理、机构设置臃肿、部分职责交叉等问题突出。
2011年7月,一场指向“田间地头”的改革在长沙的乡镇正式拉开。
如何找准角色定位?长沙在改革中明确了“转变乡镇职能”,就是要让乡镇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重点在“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等方面为老百姓做好贴心服务。
乡镇发展情况千差万别,改革没有搞“一刀切”。据市编委办负责人介绍,长沙实行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明确了不同类型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重点,如有的乡镇重点突出城市管理,提升发展品质;有的乡镇经济较发达,重点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有的乡镇以农业为主,重点突出“三农”服务。
不仅如此,改革还积极鼓励部分县级管理权限采取委托的方式下放,重新梳理和合理划分了县乡事权范围,完善乡镇功能。长沙县率先全市将县直相关部门13项执法权委托给乡镇执行;将乡镇司法所下放与乡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将国土、林业、动物防疫站的财权、人事权下放乡镇管理,扩充了乡镇权力,增强了乡镇履职能力。
减:“牌子”少了,效率高了
“基层政府牌子很多,以前,光挂上墙的牌子最少都有五六十块。”安沙镇党委书记凌异告诉记者,上面有多少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多少块“牌子”。如今,乡镇政府撤并了相关机构,实现了“瘦身强体”,能更轻松上阵为老百姓服务了。
乡镇机构改革掀起的第一轮“浪潮”,就是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改革打破了部门界限,综合设置乡镇事业单位,全市统一设置了村镇建设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率先全省在乡镇搭建了村镇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和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拓宽服务面。改革后,全市纳入改革范畴的111个乡镇内设机构共精简141个。
据了解,长沙将乡镇行政管理与公益服务职能相对分离,打破部门界限,推进乡镇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大部门制”,各乡镇将原有的“七站八所”整合设立六个综合服务机构,通过“一站式”服务、开放式办公,集中服务要素、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各乡镇提供的各项“民生”服务由原来的分散服务转变成了“窗口”式的集中服务,由“关门”服务转变为“开门”服务。改革后,乡镇事业单位减少了469个。
变:干部勤了,人才多了
量身自选岗位,上台竞职演说,全程视频录播,“以前城里选干部才搞竞聘直播的‘套路’,如今我们乡里也用上了。”长沙县安沙镇文化站的张理湘通过竞聘,由一名普通干部当上了该镇新成立的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这个在基层文化站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乡镇干部说,“通过层层竞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干事的积极性也高了。”
为解决基层干部人浮于事,长沙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初步实现了乡镇干部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转变。
“原来有10个人守摊子,做事你推我、我等你;如今,以前几个人的事一个人干,大大改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望城区新康乡的一位基层干部说,很多乡镇干部在改革中受到了震动,感到危机就在身边,明白了“不爱岗就要落岗”的含义。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提速,乡镇对各种专业人才可谓求贤若渴。”长沙县开慧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想要招聘一些懂规划、懂经济的专业人才较难;如今,农村产业项目甚至吸引了曾经留学、在国际大银行工作的金融硕士来乡镇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