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帮你去伪存真
@果壳网:勉强能买台iPhone5吧!
@信息时报:【“精”打细算!长沙男子捐精33次可付房款首付?】各地精子库告急,屌丝逆袭的时机到了!男人,精打细算一下,原来买房也不是很难啊!根据目前各地房屋均价,广州男人捐精138次可获得100m2住房的首付款居首,而长沙只需33次!长沙男人们,腿软了么?via@广州新浪房产
记者调查
【真相】
亲,没你们想得那么简单!
“捐精付首付”,到底是真是假?6日,记者特地采访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钟昌高教授,帮助广大没买房准备“行动”的长沙屌丝们答疑解惑。
●湖南精子库是否处于告急状态? 没有!
据钟教授介绍,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精子库存还是比较充足的,只需要做普通人工受精的人群,基本不需要等待。但是需要做“供精试管”的需要提前预约,等待半年左右。钟教授表示,精子库库存量多少受所在地域人群的收入高低、采集网点的多少及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等因素影响较大。因为湖南的精子库在全国规模最大,成立最早,各方面工作比较有经验,所以暂时不存在“告急”的问题。
●捐精一次可补助6000元? 假的!
钟教授表示,“我国规定精子是不能买卖的。但对捐献精子的人,每捐一次会给予200到300元左右的营养和交通补助。”
记者在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官方网页上的“捐精流程”一栏看到,要达到精液样本的存量要求,捐精者需要捐献10到20次。捐精者必须每隔3-5天提供一次精液,完成整个捐献流程需要约10个月的时间。由此算来,成功捐献一次所得报酬为3000元至6000元之间。注意哦,这里的“一次”是指完成整个捐精流程的“10个月”!
●捐精33次,可以么? 不可以!
钟教授表示,为避免近亲结婚的发生,卫生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一个捐精者只能向一个精子库供精,而且一名供精者的精子最多供给5名妇女受孕,一旦满5名,这份精子就将被销毁。全国各个精子库的资料都是联网共享的,绝不存在“捐了又捐”的可能。
●捐精会死人么? 不会!
听到这个问题,钟教授笑了,“在捐精之前,医院会对捐献者的身体做全面详细的检查,但有些个体一些潜在的毛病我们也难以检测啊。‘博士捐精猝死’是个案,他有心脏病,自己都不知道。”钟教授建议,捐精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状况,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结语
所以,靠捐精买房?别开玩笑了!一套房,首付撸出来人就成药渣了啊,亲……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一人一生只能捐精一次哦!
■记者 黄雪
【现状】
多省精子库陆续告急
9月4日,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骆文智一行做客广东“民声热线”。在与听众交流时其坦言,随着不孕不育人群的上升,广东精子库常年告急。他呼吁广大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捐精,“捐精很健康,不伤身体,更不会死人。”
事实上,近期,我国精子库公开宣布告急的并不只是广东精子库一家。
今年8月底,江西省精子库在微博上宣布告急:“江西省人类精子库精源告急,请广大爱心人士前来捐献爱心,精子库给志愿者最高奖励为5000元……”
七嘴八舌
@果壳网 :为防止《雷雨》式悲剧天天上演,在中国,一人一生只能捐精一次哦。想靠捐精发财不靠谱,但靠它拿到一小笔钱还是可以的。有的地方一套捐精补助攒下来,搞个爱疯5还是差不多的。别这么傻去卖肾啊!
@宁财神:那些年,我们浪费的一座城!
@鲁开盛:捐精不同于捐血,应当严格控制,不能鼓励捐精多多益善,否则对社会伦理有影响。可以设想,如果一个人全国各地到处捐精,那么他的医学子女就会很多,将来这些互不认识的医学子女交往了怎么办?
@志晖米多多:没听说著名词人×××写过的:樯撸灰飞烟灭。
@清泉能有几多愁:你们有所不知,要拿到首付,要收集1380次。一次收集2~3毫升的话,总共要装满两个大瓶的可乐瓶!你以为容易啊!
@4MEINV:别误导屌丝们了,一生只能捐精一次,是为了预防同父异母的人结婚啊!
相关链接
@华商报:【博士捐精猝死案将审理,喊着要捐精付首付的可要当心了】华中科大34岁博士郑刚(见下图)一年多前捐精时死亡,其父为证儿清白状告学校索赔400万。案件11日将进行审理。2011年华中科大成立湖北精子库,郑刚第5次捐精时身体出现异常猝死。想着捐精付首付、卖肾还房贷的,可要好好掂量了。
他山之石
英女子呼吁立法
已婚男性捐精
须经妻子同意
据《印度时报》8月28日报道,英国一名女子呼吁改变法律,将精子当作“婚姻财产”处理,规定在已婚男性捐献精子前,医院必须向其妻子征求意见。
据悉,这名女子来自英国萨里郡,她的丈夫不久前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捐献了精子。根据英国2005年出台的法规,通过捐精出生的孩子有权在长大成人后寻找生父。因此这名女子担心将来丈夫捐精生下的孩子可能与他们取得联系,破坏他们的家庭稳定。这名女子给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管理局写信称,应该把精子当作夫妻间的“婚姻财产”来对待,规定已婚男性捐献精子必须经过妻子同意。
高清幻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