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六塘:行将消失的千年古镇(图)

来源:南国今报2012年9月5日11:41【评论0条】字号:T|T

 





  古镇,在众多旅游者的眼里,有着一种别样的旅游情趣,在古镇里畅游,感受历史的温度,那种被触动心底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有感慨,有遗憾,有顿悟,也有唏嘘。

  机缘巧合遇古镇

  相比笔直的高速公路,我更喜欢蜿蜒有劲的国道,尤其是林荫国道,道不宽,两边种着不知名的树木,秋季一到,路边秋叶缤纷,好看得让人忘了时间。就是被一条这样的国道吸引着,一路走着就不知道自己走到哪去了。

  正打算问路,忽然看到路边有一座小巧的山峰,山峰上居然建了一幢小房子,什么牛人居然住到了山顶上?一位老人说,这是本地有名的观音山,来了就是有缘,上去看看吧。

  拾级而上,几步登上了山顶,庙门藏在山背后,得在山石中找到那个隐秘的小道才能进庙。

  庙虽不大,但干净整洁,在山顶可以望见附近的一切山山水水,忽然在一群房子中看到一些古老的痕迹,心中一动。庙里的老和尚说,这里是桂林市临桂县六塘镇,那些房子都是古代商埠的遗迹,所以这古镇以前还有些名气,但近年来没有多加保护,名气大不如从前。

  心下大喜,立即下山向那古镇奔去。在历史记载中,桂林做过500多年的广西省会,在它的周围散布着为数众多的古镇并不足为奇,但这个古镇所处之地既非水路要塞,附近也无陆路要道,居于深山之中,究竟凭什么成为了古商埠?

  三里古街隐约在

  按着老和尚指的路,来到了古镇外,虽说是个古镇,但中心就是一条古街道,街边一些古老却雄伟的断壁残垣似乎在诉说着当年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若不是这条古街上还零星的存在着一些古屋,我压根不相信这里是一个古镇,被翻新成现代的房子,还有这条横穿古镇的“古街道”,都已经被修建成了水泥路。镇里的老人说,早些年,这条道还是青石板路,后来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现在都翻新成水泥路了。

  我忍不住跺脚暗叹,可惜了这一条三里长的古街,在广西,拥有这么长一条古街道的古镇屈指可数。一路走去,古街道上仍存在的商业会馆面貌犹存,湖南会馆、 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灵川会馆,还有广西迄今保存下来规模最大、工艺最佳的清真寺之一,即使是广西一些稍有名气的古镇,也没有哪个拥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商业 会馆,这说明,几百年前的六塘,确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古镇。

  这些商业会馆大多是青砖建造,屋檐有讲究的雕刻,而古镇里大部分居民居住的是具有典型壮族特点的古屋,喜欢用原色的木板建造,经过百年,这些板子都变成了深深的咖啡色。

  现存的不少古屋已经人去楼空,蛛网蒙尘,只有屋里的一些青砖石瓦还能找到一些当年的痕迹。古街上房屋的整体构造也还保留着当年商铺的样子:大门分为几个 通道,一个通道是人通行的,另一个通道只能开上半部分,是用来卖货的商铺模样,还有岭南最典型的骑楼商铺,这都是古老商铺的雏形,可以买卖也可以避雨,让 人无限怀念。

  如今,就连镇上70多岁的老人都不知道这个古镇的由来,这些历史已经被湮灭在现代文明之中,难怪曾有人在网上呼吁拯救这个古镇,但就连本镇人都很奇怪,我们的家曾经是古镇?

  看到正在忙碌改建房屋的古镇人,他们改善生活的想法没错,但可惜的是,当这些历史的遗迹统统都消失不见的时候,这些古镇后人就更不会知道他们生活之地曾经有多么辉煌,有时保存历史,不是为了观光旅游,而是为了让后人记住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古镇缘起古桂布

  走完了三里古长街,见识了这条古街的风貌,但还是没有寻找到这个古镇几百年前为何成为商埠的蛛丝马迹。

  忽然,古镇中人无意中说起的一句诗词,让我茅塞顿开。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为六塘古镇的一种麻布题词:桂布白如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 温。据《临桂县志》记载,唐代618至907年临桂盛产麻布,以六塘为最。在唐代,六塘麻布不仅被选作贡品上交朝廷,此外还吸引了省内各地及湘、黔商贾慕 名前来采购,曾有“桂布”之称。

  传言,当时唐朝有官员穿着用六塘麻布做的衣服去上朝,唐文宗见了羡慕不已,也穿起麻布衣来赶时髦,皇帝带头穿,满朝文武大员也穿起六塘麻布衣来,于是六塘麻布一时成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在记载中,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六塘麻布年产2万匹,在解放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六塘麻布还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此后随着布料品种的繁多,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布料便逐渐走向了没落。

  如今古镇中人,制作这种“桂布”的人不多,没有见识到千年之前白居易笔下白如雪的“桂布”,让我有些遗憾。但在古镇之中,却一直流传着一个“女耕男织” 的习俗,不是因为男人怕累才去织布,而是因为织布比种麻更辛苦。麻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11道工序,是个十分辛苦的力气活,因为织布须在潮湿不通风的 地方,才不易断纱,每到夏秋织布季节,织布人就要挖个大地坑,盖上湿土,躲在又闷热又阴暗又潮湿的坑里织布。穿衣人哪里知道织布人的辛劳,六塘男人心疼女 人才更改了古往今来男耕女织的生活习惯,爱妻之心让今人都为之动容。如此看来,古镇之风便更有保存的必要了。今报记者李宁琳/文 韦巍/图

  古镇上的老商店

  古镇被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破掉了韵味

  荒废的老屋一派凋敝

  湖南会馆建筑宏伟大气

  老屋庭院里的青石板地面

  荒废的老屋里满是蛛网

  荒废的石舂和石板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