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朝昭 卿永锋 前日,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新生报到,清华再次成为国内最早开学的大学,今年全国共有3369名学子被清华大学(本科)录取。接下来,其他大学也将陆续开学,今年考取大学的20多万湖南学子,将从各自老家出发,前往位于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深造。
去外地求学要带些什么东西,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学习?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或正在全国不同地区学习的湖南籍学兄学姐,请他们为即将踏上大学求学路的湖南学子介绍经验,提供指导。
南部篇(代表城市:广州、厦门)
饮食喜清淡,要过语言关
广州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是湖南学生较为集中的一大城市。广州在长沙南部,一年四季气温都比较高,夏天会有些闷热,冬季则很短。“如果遇到暖冬的话,穿件短袖都可以过圣诞。”在广州大学呆了4年的谌同学如是说。
不得不提到的是广州的饮食。与湖南不同,广州的食物普遍比较清淡,“吃的东西一般都是煮和炖的,吃食物本身的味道,调料基本只有酱油和盐”。很多湖南人一下可能不会习惯,因此最好能带点剁辣椒之类的东西去。而在语言关上,谌同学表示,最好能掌握粤语,“女生适应粤语很快,一年完全可以解决。我大概用了近两年。”
南部的另外一个代表城市是厦门。正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厦门的气候非常好,偏海洋性气候,比长沙感觉更凉爽一些,冬季比较湿冷。另外,当地气候使人的身体特别容易上火,“喝水都上火”,也正是因为这样,厦门本地的饮食也以清淡为主,食物“普遍没什么味道,有时候会偏甜”。李同学特别指出,从湖南到厦门的交通不是特别方便,应根据自己的行程尽早做好规划。
当地特色活动:南国书香节、广州美术馆活动(广州);不定期的沙滩派对(厦门)。
北部篇(代表城市:北京、哈尔滨)
气候干燥寒冷,饮食不用愁
北京是全国高校密度最高的地方。在中国矿业大学就读的刘同学说:“气候干燥是最不习惯的,很多南方学生刚来北京都会流鼻血。”冬天暖气虽好,不过,室内空气也因此会特别干燥。刘同学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发现一个小偏方“用最便宜的那种眼膏擦在鼻子里,或者在睡觉的时候搭块毛巾在床边都有缓解空气干燥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带点润肤品之类的东西。
在北京读大学,饮食方面可能会比去广州、厦门好些。北京市内有包括湘菜馆在内的各类餐馆,许多高校的食堂也是诸多菜系俱全,当然有湘菜。
去东北读书的湖南学子也不在少数。传说中的极寒之地,湖南学子能否适应呢?对此,黑龙江大学彭同学说,哈尔滨冬季干冷,不过感觉没有实际气温那么吓人。但是,一定要记得护住膝盖,否则的话容易得老寒腿之类的毛病。在那里要用的保暖用品,在湖南基本是买不到的,“必须到当地才能买到真正实用的”。
饮食方面,刚去的时候可能不习惯,但是东北的食物十分养人,彭同学自己就从65公斤增长到了90公斤。对于湖南人来说,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关卡。彭同学坦言,哈尔滨以北方人居多,“他们对于南方口音多少有点歧视,但是不要有心理压力,只要积极纠正就能较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当地特色活动:迷笛/草莓音乐节、各类志愿组织、不定期话剧演出(北京);冰雪节(哈尔滨)。
东部篇(代表城市:上海、杭州)
气候好适应,吃辣并不难
上海拥有很多优质的高等学府,也是湖南学子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气候其实与湖南差别不大,不过夏天的时候受台风的影响更为明显。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的阳同学表示,在气候饮食方面都觉得比较好适应,在学校食堂里基本各种口味俱全,川菜、湘菜分布很广,在上海想吃辣绝对不是问题。而对于“上海人排外”这一传播甚为广泛的观点,阳同学表示,由于大部分时间他都呆在学校,感觉并不明显。“湖南学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练好普通话,便于交流。”他说。
东部的另一重要城市——杭州的城市环境自不用说,气候则与上海差不多。在杭州学习四年现已在那里工作的杨同学告诉记者,刚到杭州读书时不太适应的是食无辣味,不过大学城周围许多小馆子能很好地补充口味,想吃辣味也不是难事。
当地特色活动:F1赛车、网球上海大师赛、斯诺克(上海);国际动漫节、西湖博览会(杭州)。
西部篇(代表城市:成都)
成都话好懂,适应很容易
成都是西部为数不多的高校密集区之一。成都的冬夏比长沙更温和一些,气候变化没有那么大。到了美食之乡——四川,恐怕谁也不会被亏待,对于“无辣不欢”的湖南人来说必然不会失望。
而提到成都和长沙的对比,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二的柳同学认为,两个地方差异并不是很大,而且“成都话很好懂,作为旅游城市,人都很热情,也不排外”,因此,如果是去成都念书,湖南学子适应起来应该不是难事。
当地特色活动:成都美食节。
记者手记
带瓶剁辣椒,大胆出发
在采访中,记者更多的是向各地的学长们了解生活层面上的东西,以便为新生们提供参考。但是,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实践——学好专业课程、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当地的志愿者协会等,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事实上,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在物质层面上,现在新生们并不需要做过多的准备,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自己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于马上要赴外地求学的湖南学子来说,只要准备好必要的行李,外加一瓶剁辣椒,就可以带着你的梦想大胆出发了。
温馨提醒
学长:记得带好和购买这些东西
出发前要带的物品
证件类:录取通知书、成绩单、高考准考证、身份证、党或团组织关系证明;
钱或卡:学校寄录取通知书时一起寄来的银行卡、电话卡、饭卡等。近期的生活费和坐公交车可能要用到的零钱;
电器类:手机、电脑、电吹风、剃须刀、相机;
小物品:剪刀、纸巾、风油精、毛巾;
其他:有心的新同学可以带一些湖南的特产去学校。
到校后再买的物品
卫生间用品:纸巾、沐浴露、洗发水、香皂、毛巾、挂钩、牙刷、牙杯、牙膏等;
书桌用品:台灯、储物盒、柜子用的锁、多用插座、书夹、水杯等;
阳台用品:衣架、晾衣竿等。
老师:提前给自己安排好学业规划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洪波老师从事多年学生工作。他说,新生刚入学时,往往对高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等方面都不了解。例如不会选课,有的人找不到食堂、浴室,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状态。另外,大学生活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除了参加课程学习之外,还要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学校的社会工作,如社团活动等,这就要求新生要充分了解学校,了解环境。而这些,可以从老师或学长那里获得帮助或有效的信息。同时,新生应尽快熟悉新的班集体和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还建议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新生,“要及时了解所在高校的奖、助学政策,及时按照学校的规定申请奖、助学金”。
同时,王老师提醒大学新生们,“要尽量提前合理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学业规划。本科毕业的目标是就业、考研或出国深造,而要实现这几种目标,在本科学业规划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