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峰,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名字,昨天凌晨响彻举重界。
在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23岁的福建小伙林清峰以344公斤的总成绩夺冠。“在举重界,没有人可以撼动中国!”赛后,林清峰豪迈地说。
决赛时,林清峰的父亲被请到厦门市体校看比赛,母亲和姐姐则挤在32平方米的“小窝”里,通过一台老旧的彩电看到了林清峰夺冠的辉煌时刻。这台电视机是林清峰当年用自己的第一笔比赛奖金为家里添置的。奥运会后,它终于可以“光荣下岗”了。林清峰的故事有些励志,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超生的儿子
10年才报上户口
林清峰名字中的“峰”字有着深刻的寓意,父亲林志仁希望他能勇攀高峰,而非盲目地冲锋。1988年,林清峰姐姐出生的时候,因为林志仁是城镇户口,母亲叶雀是农村户口,他们家所属的居委会不肯给小孩和母亲上户口,林志仁赌气之下,决定生二胎。1989年,林清峰出生在厦门的海军码头,直到1998年,他、姐姐和母亲才报上了户口。“生林清峰的时候,他们要罚我3万元,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10年我们都付不起。一直到1998年的时候,我以照顾我病重的父亲为由,为老婆和儿女三人报上了户口。”
日子过得苦
一家人住32平米的房子
6月,记者曾到林清峰家采访。他的父母和姐姐至今仍住在一套32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是当年林清峰的父亲林志仁的单位照顾贫困户分下来的。
在这个家里最贵重的两件电器——老式彩电和冰箱,是2005年林清峰第一次拿到比赛名次后,用奖金给家里添置的。“高兴坏了,记得可清楚了,那次清峰拿了7000元的奖金。”说起懂事的儿子,老林不禁提高了嗓门。
在老林夫妇看来,现在的生活已经挺不错了。2000年林清峰刚上体校那会儿,林爸爸当搬运工,林妈妈做家政服务,全家一个月总共只有几百元的进账,而林清峰在体校一个月的伙食费、住宿费就将近300元。
小时候,林妈妈每周都得去郊区给林清峰买几只土鸡,再送到体校去。家里的三口人,就只能吃萝卜青菜度日。“练体育,营养必须跟得上。”说起往事,林爸爸有些感慨,“真是眼泪往肚子里面咽啊。”
一枚奥运金牌,足以改变这一切。林家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高兴、高兴,很高兴!我儿子终于拿到了奥运会金牌!”林妈妈在电话里不停地对记者说。
偷着练举重
曾一脚把家门踹开
有些人,天生就为举重而生。小学四年级,林清峰身高只有1.2米,立定跳远成绩2米多,爆发力惊人。起初,他在校队扔铅球,后来经人介绍才转行到体校练起举重。
林爸爸身高1.61米,林妈妈1.55米。“从选材的角度,你很适合练举重。”启蒙教练薛元挺见到小清峰,了解家庭情况后,心生喜悦。可林清峰的眼神却有点游移。“父母会不会反对自己练举重”,他不确定。为了梦想,他瞒着家里偷偷跑去体校练举重。
原本,小清峰每天下午4时就放学,练上举重后,晚上7点多才能到家。“我和你妈都这么矮,就怕你长不高,你还练举重,不是越压越矮吗?”林爸爸知道后火冒三丈,坚决反对儿子再去体校。可他知道小清峰有个性,又是叛逆的年龄。实在没辙,林爸爸把儿子锁在家里。没想到,倔强的小清峰一脚把家门踹开,就这样他又跑回了举重馆。
后来,教练多次找到了林爸爸,反复解释练举重不会让孩子变矮,才让林爸爸安了心。
果断改级别
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13岁时,林清峰便获得全国少年举重赛的冠军,算是少年得志。一年后,他被上调省队,让体校的小朋友羡慕不已。世事难料,林清峰此后的职业生涯却一波三折。因为不适应教练的训练方法,成绩起伏大,他曾两次从省队下放回到厦门。
第3次回到省队后,林清峰转投万建辉门下,万教练只用了数月,就帮助林清峰把成绩提高将近40公斤。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师徒俩却陷入了沉默。他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福建省在62公斤级有张杰54万和丁建军两个世界冠军。林清峰想争得一席之地很难。
“改!”2009年,师徒俩下定决心,让林清峰从62公斤级升到69公斤级。结果,升级后的第一年,林清峰就拿到罗马尼亚世青赛的金牌。次年在全国锦标赛上,他向奥运冠军廖辉发起挑战。廖辉在林清峰的压力之下,居然抓举3次全部失败,提前退出了冠军争夺。林清峰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毫无争议地夺得冠军。今年也顺利拿到奥运门票。
揭秘
赛前一宿没睡
“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要站挺直!”林清峰夺冠后,激动得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但他要表达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
在本届奥运会上,吴景彪(微博)56万的56公斤级和张杰的62公斤级,中国男举都错失金牌,“中国举重不行了”的论调甚嚣尘上,69公斤级选手林清峰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为了准备这场比赛,林清峰在赛前的整个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直到凌晨,几乎都没怎么睡。
不过站上赛场的林清峰却丝毫没有表现出疲惫,在现场数千名观众的呐喊助威下,林清峰表现出了自信。挺举最后一把之前已经确定夺冠。
赛后,林清峰向站在台下的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和主管教练万建辉做了手势,把他们请到赛台上,三人热烈拥抱。
花絮
吃虾作用大
中国举重队员都知道,林清峰见了虾就笑。比赛之前,林清峰的后援团去了伦敦的菜市场买了4只大虾。
没有奥组委的证件,进奥运村是个难题。出发前,后援团把大虾烹调好,装进了盒子,候在运动员进出的体育馆门前,见到了林清峰的教练,托他带给林清峰。
林清峰夺冠后,在混合采访区,记者向陈文斌总教练问了一个“超级不专业”的问题——“林清峰今天吃了几只大虾?”陈文斌大笑起来,声音至少传出20米,“3只,3只!大虾的作用很大,作用很大!”宗和 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