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位80年代的歌坛“全民偶像”回故乡衡阳

谢莉斯被誉为“中国歌坛里程碑式人物”,她和搭档王洁实率先以“通俗”唱法翻唱的《外婆的澎湖湾》《校园的早晨》等经典歌曲,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近日,谢莉斯和丈夫郎文曜回衡阳探亲,并接受《掌上衡阳》客户端记者独家专访——

 

▲谢莉斯和老伴郎文曜。▲谢莉斯和老伴郎文曜。

 

时隔七八年,谢莉斯再次来到故乡衡阳。

这位被称为“中国歌坛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三四十年前翻唱台湾校园歌曲,开启“通俗”唱法先河,红遍大江南北。《校园的早晨》《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歌曲,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骨子里的钻研、好强,使她一路走至事业巅峰;突如其来的疾病和家庭变故,又让她看淡人生:“不去想过去和未来,只想好好享受人生”。

就像这次回乡,没有刻意目的,不过得闲走走,探望亲朋。

但故乡终究是心头柔软地。“特别想吃家乡的菜。”她聊起家乡菜的口感,聊起对曾住在沿江北路的外婆的思念,聊起80年代第一次在衡阳演出的经历……

谢莉斯感慨时光流转,也感慨变得越来越不一样的家乡。“看到老家飞速发展的新闻,就有回来的冲动。以前来街上到处都是痰和槟榔壳,现在干净了,作为衡阳人我感觉脸上有光。”

谈辉煌

——首次在国内展示“通俗” 唱法,成为“全民偶像”

若不是步态略显蹒跚和缓慢,很难看出谢莉斯已70岁了。

她保养得宜,精神状态不错,即便这些年很少登台,仍能窥得当年的张扬与风采。

 

▲现年70岁的谢莉斯保养得宜、精神状态很好。▲现年70岁的谢莉斯保养得宜、精神状态很好。

 

科班出身的谢莉斯1978年与王洁实合作,两人不仅是中国电影乐团当之无愧的“台柱子”,更以开创性的探索,开启了国内“通俗”唱法的历史,受到全国百姓的喜爱,堪称“全民偶像”。

当时,国内音乐界只有美声和民歌两种唱法,俩人合作后不断尝试、摸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九九艳阳天》《红河谷》等歌曲开始呈现“通俗”唱法的“萌芽”,带来一股清新、自然之风,让听者充满新奇。

 

 

1980年开始,台湾校园歌曲通过收音机传到内地,谢莉斯和王洁实通过听收音机记下《踏着夕阳归去》《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的词曲,然后再练习、演出。台湾话的很多发音、咬字和内地普通话不尽相同,俩人常常要靠猜、靠问才能完成一首歌的练习,煞费苦心。

但这一唱,竟带来“开闸泄洪”般的冲击效应,他们受到疯狂的追随和喜爱。

虽然观众喜爱,但阻力也不小,比如团领导刚开始不同意他们这样唱,每次上台前都要找他们谈心;报刊、专家等也不乏批评之声,将他们当作“王谢现象”来“批判”。但两人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

 

▲年轻时的谢莉斯。▲年轻时的谢莉斯。

 

谢莉斯回忆,那时团里的节目主要靠她和王洁实撑起。前面的演出有点冷,王洁实特别能侃能哄,一下把现场搞活了。一场演出,两人要在台上站一个小时,独唱、重唱、歌曲串烧,想尽各种办法,每一场唱了15首观众都舍不得他们下台。

他们去各个城市演出,一天唱5场、将近百首歌,这是现在的歌手无法想象的。

还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在后面跟着,有的歌迷为了追他们,骑着自行车从北京的东城跟到西城,疯狂程度不逊现在的“粉丝”。“当时特别火,走到哪票都是一抢而空,万人空巷看节目,影响非常大。”

谢莉斯回报给歌迷的则是她日臻精进的演唱技巧。“毛主席讲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别人以前就叫我“谢认真”,特别认真,每句歌词非要寻根问到底、非要唱准。”

忆变故

——身体、家庭遭受打击,逐渐看淡名利

事业如日中天,意外却不期而至。

1997年,谢莉斯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心颤现象,有次演出时突然晕倒,半边脸部肌肉麻痹,后被诊断为间隙性脑梗塞。医生诊断,这个病症很有可能从面部麻木、语言障碍进一步发展为瘫痪,甚至脑痴呆。

那时候谢莉斯才知道,自己是遗传了父母的高血压。怀孕时她妊娠反应强烈,1974年生完孩子后高血压就一直相伴,但因为自己向来脸色苍白,以为是贫血,没当回事。“有时演出头晕,站在乐池旁唱歌,感觉都要栽到乐池里面去。但很多时候,唱高兴了,就忘了身体的不适。”加上当时的受欢迎程度,让她没有时间停下来正视自己的健康问题。

突如其来的疾病给了要强好胜的谢莉斯沉重打击,接下来是连续三年的漫长而艰难的康复期。重新学习走路、重新学习发声说话,重新练习唱歌。

过程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清楚,但凭着坚韧的个性和对歌唱事业的热爱,2000年,谢莉斯重新回到舞台,她的康复也被视为“医学奇迹”。

但是疾病的到访和亲人的离世,让谢莉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个性和生活。70年代深爱的母亲、外婆相继离世,90年代父亲过世,随后自己身体遭遇疾病。晚年的谢莉斯再次遭受打击,2014年,家中独女因肺癌离世。特别是女儿走后,她便很少现身舞台。

说起那些年的大起大落、沉浮往事,谢莉斯语调平静。“我年轻的时候很要强,是文艺界有名的好强之人,自己在业务很努力、很有闯劲,听不得别人说自己一个不字。”“现在好争好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回头再看,没什么遗憾了,东西够吃,钱够花,已很知足。70岁不去想以前,也不想未来,只想往前看,健健康康地多活几年。”

谢莉斯现在也过起了和一般退休老人无异的生活,开始静养人生、享受生活。她还发挥专长,带着小区的老人们成立了“百灵鸟合唱团”,每周义务教大家学唱歌。

 

▲谢莉斯的到来引得歌迷纷纷求合影。▲谢莉斯的到来引得歌迷纷纷求合影。

 

聊家乡

——最难忘外婆做的衡阳菜

这次回故乡就是谢莉斯晚年闲适生活的一次随性安排。在故乡聊起自己的亲人,又将谢莉斯的思绪拉回从前。

40年代抗战时期,父母从衡阳到重庆,谢莉斯四兄妹都在重庆出生、长大。“期间母亲回过两次衡阳,为我们带去了外婆送的很多东西,大家开心得不得了。”

60年代末70年代初,谢莉斯第一次回到衡阳,在部队接受劳动改造。终于看到外婆。她还记得外婆以前住在沿江北路,现在那一带已拆除。

“外婆对我喜欢得很,连睡觉都守着我、看着我,第一次来衡阳吃外婆炒的菜,特别香。”外婆在谢莉斯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以至于她多年后翻唱《外婆的澎湖湾》,总是几多真情涌上心头。

后来虽不常回家乡,但谢莉斯常想起外婆做的菜,想起那爆香的口味、亲切的味道。

谢莉斯母亲过世后,骨灰送回了衡阳。文革期间,自己的妹妹和弟弟也下放到衡阳,后来还分别在衡南县花鼓戏团和衡阳拖拉机厂上班,直到老年才去外地。父亲80年代退休后就回衡阳住,一直到90年代初在衡阳去世。

80年代初,对自己在衡阳的演出,谢莉斯也历历在目。“演出完了,发现门口好多人来找,原来是自家亲戚。”当时谢莉斯演出的的门票很难买到,她就帮亲戚找了好多票。

亲戚看她身体不好,还送了很多鸡蛋给她补身子。“送了很多来,都吃不完,就分给台里的其他演员吃。”

这次来衡阳,在一家鞋店里,他被昔日曾现场看过她演出的歌迷认出。这位歌迷嗓子长了小结,谢莉斯就示范教他练声。“小声地唱,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她一边总结,一边唱了一曲《大海啊故乡》——果然好听得直击人心。

现在,家里老一辈的亲戚都已不在,衡阳还有自己的一些表兄妹。她隔几年回一次。“挺关注衡阳的,每次报上有关于衡阳的文章,都会看,看到衡阳飞速发展,就有回老家的冲动。”

她还聊到衡阳的变化:“以前来街上到处都是痰和槟榔壳,现在干净了,作为衡阳人我感觉脸上有光。”

链接:谢莉斯名片

祖籍衡阳市衡南县,生于重庆。我国著名歌唱家,中国电影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待遇。中国歌坛“里程碑式”的人物。1972年分配到中国电影乐团任歌唱演员。谢莉斯与王洁实合作于1978年,通过刻苦钻研创新,他们用校园歌曲的方式首先向中国歌坛介绍并展示了“通俗”唱法,并以强劲的演唱实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风靡歌坛。

(掌上衡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