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通过“系统性改革”,湖南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绩喜人:实现合同引资600亿元,是2015年的8倍多;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达1715亿元,增长21.2%;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增长20.7%。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微笑曲线。为了迈向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湘潭经开区整整奋斗了13年。”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告诉记者,2016年湘潭经开区之所以能够大步向前,得益于改革的推动力量。

  湘潭经开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体制机制优势不断递减,原有的政策倾斜支持收紧或取消,园区的活力越来越弱。怎么突破?惟有深化改革!经开区党工委一致认为:“给改革添把火,让产业旺起来!”

  2016年,围绕系统性改革,湘潭经开区着力推进机构、人事、绩效、预算、投资管理、平台公司等六大改革,被列为湖南省唯一的园区系统性改革试点单位,并在2016年12月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单位”。

  按照机构精简高效、扁平化和力量下沉、权力制衡的原则,经开区机构由过去26个部门精简为8个部门,机关管理人员减至300人,一半以上人员下沉到一线服务岗位。同时,实行全员聘用制、中层干部竞争性选拔和职员双向选择制,以岗定薪、以岗定责、以实绩论绩效。

  改革进入深水区,得实惠的是企业。2016年,经开区综合融资成本6%,较2015年下降不少。同时,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14年为850亿元、2015年达860亿元,到2016年一跃实现1012亿元。

  “园区为企业减负降成本,提振了加快发展的信心。”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说。泰富重装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成功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海外订单超过60%,投产三年产值过200亿元,潜心逐梦“千亿企业”。

  经开区还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局,所有的行政审批权限都集中在这个局,由专业的人来办专业的事。在湘潭经开区新政务服务大厅,记者听到“行政审批3.0”的新名词。相关负责人解释,3.0版是指行政许可相对集中,直接设立行政审批局,做到直接办理和集中审批、一站受理和内部流转、前台审批和后台服务、线上审批和线下审批“四个结合”。

  经开区制定了园区投资管理“十项规定”,形成了从投资决策、前期管理、建设管理到监督问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领域的投资管理体系,使得政府采购项目资金节约率、财政评审资金核减率大幅提高。

  审批精简一年内,舍弗勒、麦格纳、克康等7家外资企业进驻园区;投资58亿元的长株潭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开工,从签约到供地、工商注册,再到正式开工,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

  湘潭经开区还利用监管体制及时发现并收回闲置土地,处置和优先利用低效利用土地,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搭建闲置厂房再利用服务平台。世界500强企业舍弗勒全球首个“未来工厂”、吉利新能源SUV、新能源电控技术国内领先的海博瑞德等一大批优质实体项目在湘潭快速落地。

  2017年,湘潭经开区将致力于把汽车产业产值做到千亿元规模,建设“汽车之城”;打造60平方公里的“湘江运动城”;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技工贸收入达到2100亿元。本报记者 刘 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