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研发部总经理李连三在论坛上表示,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很快,但是,网络借贷行业脱离不了信贷发放的一般规律,并且,由于互联网的性质,反而增加了新的风险因素,因此,网络借贷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高度的重视风险防控,善用征信服务,提升风控水平,实现规范发展。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李连三:尊敬的焦局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谢能够参加今天60人论坛,我主要选取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作为主题,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网络借贷行业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我的演讲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很快,中国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该行业发展基本同步。回顾一下全球主要国家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美国和英国均是从2005年开始的,中国是从2006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讲,我国的网络借贷行业与全球该行业的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在这方面的实践并不落后这些主要发达国家。从发展速度上看,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速度要快于英美等国。根据数据统计,美国从2008年到2013年,网络借贷行业的增长率平均达到170%多,但是,2013年网络借贷行业的成交量(因为美国是证券模式)也就在20多亿美元;英国2013年网络借贷行业的成交量为4.8亿英镑,预期2014年能突破10亿英镑。反观我国,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中国2013年有网络借贷机构800家,年度贷款发放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预期2014年机构数能到1500家,年度贷款发放规模能达到2500多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网络借贷行业发展速度的确很快,已经超过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未来发展前途很大。
二是网络借贷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发展中存在较大风险。从贷款发放规模对比来看,2012年底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是67.28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底贷款余额是76.63万亿元,2014年11月底贷款余额是86.05万亿元;而网络借贷行业的贷款余额2012年是56亿元,2013年是268亿元,2014年是896.4亿元人民币。两者相比,可以发现,网络借贷市场的规模还是非常小,还不足以对我国传统金融机构构成挑战,并且,随着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将呈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态势。另外,我们还要高度重视这一行业的风险情况,有关数据显示,预计2014年底将累及有250多家机构出现问题,包括失联、提现困难、诈骗、跑路、停止运营、限制/停止提现等,出事机构发生严重风险的比率达到17%。可见,这一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大。
三是关注主要风险点,从监管层面和自律层面提升防控风险能力。根据相关研究,网络借贷行业目前情况下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技术风险、非法经营(包括吸收存款、非法集资、设立资金池运作、平台自身提供担保和保证刚性兑付等)、自身法律定位不明确等。从国外情况看,美国网络借贷已经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其作为证券的一种类型进行监管,英国也与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网络众筹和通过其他方式发行不易变现证券的监管规则》,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已经有规可循。我国对于网络借贷行业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包容、支持的,正在推动适度、分类监管政策的制定。例如,2014年8月,国办《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服务。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加紧研究制定相关办法。另外,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也应坚持自律原则,坚决不能触碰监管红线,坚持资金隔离,坚持内部信息透明机制建立,坚持客观和独立的专业化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坚持维护技术平台的安全可靠,选择合适的业务发展模式,要有底线意识等。
四是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即是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国家设立,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已经实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全面覆盖,正在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接入,我们正在按照社会融资规模的口径,努力实现对我国授信市场的全面覆盖,同时,努力推动公共信息的采集,实现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从全方位反应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接入的机构各有1000多家;企业征信系统收录的企业和其他组织近2000万家,信用报告查询量日均近30万次;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已经达到8.5亿多,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100多万次;在帮助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方面,2014年前3季度,全国性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拒绝了433万笔高风险客户的信贷申请,涉及金额3692亿元;预警97万笔高风险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涉及金额3506亿元;清收不良贷款和信用卡9万笔,涉及金额26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努力提供多元化征信服务,为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高效的征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