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虽已过去,但有关保险的投诉和维权活动却是接连不断。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寿险领域的退保或理赔显得“一地麻纱”,均缘于投保者当初在稀里糊涂中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最后发现营销员的推销言过其实,自己被忽悠了。
能够顺利维权固然是好事,不过对大多数市民而言,从一开始就多个心眼,避免被不靠谱的保险推销行为误导显得更重要。
■记者 刘永涛
【支招一】
提防存单变保单
“半年后我才发现当初去银行存的两万元竟变成了保险单。”日前,岳阳一位冯姓市民拨打本报热线投诉称, 对此她感到气愤,也觉得无奈。
银行保险投诉,是保险维权中常见的案例。对于保险消费者,每次去银行必须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即使在推销人员的介绍下,你对某款保险产品很心动,也不妨给自己留下一个冷静期,回家上网查询或者询问懂行的人士了解产品是否靠谱后再做决定。
对于中老年消费者,与银保产品保持距离,是一个有些偏激但却安全的选择。从现有市场来看,银行保险销售的大多数为普通的万能险或者分红险,真正不容错过的优秀保险产品并不多见。
【支招二】
询问退保最坏情况
保险合同一旦正式生效,在较短的时期内,投保人若想退保,通常会有较大的损失。上述冯姓市民向记者透露,她若强行退保,损失可能高达50%,这也是她的纠结和憋屈所在。
长沙某寿险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通过银代渠道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分红险,它们往往保费金额较大,而其产品结构决定了若是期交型产品,投保一年至两年退保,往往会出现20%至50%的保费损失。
记者采访发现,营销人员对于重点推销的分红险,往往报喜不报忧,只说收益如何如何诱人,却不提退保时可能出现的损失情况。
在此背景下,市民遇上分红险、万能险或者投连险等投资类保险的推销时,务必要问清楚假如未来1年或者2年内退保,能拿回多少保费。一般来说,在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页上,收益演示表中也会有相关信息,不妨和营销人员的表述对照着看。
分享到:
315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曝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