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15日讯 “2011年,长沙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370万人次,超过湖北武汉天河机场150多万人次,领跑中部6省。2020年,长沙机场将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3100万人次。”1月15日,省人大代表、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刘志仁建议,我省应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将黄花国际机场打造成空地联运的区域性国际航空运输枢纽中心。
2020年,长沙机场能带动周边区域产值700亿元,带动就业24万人。同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生产、装备制造、动力机械、电子信息、会展经济、休闲旅游、商业贸易等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功能可以辐射到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物流业、高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航空产业链。
刘志仁说,国外实践表明,大型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就开始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2009年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28万大关,去年已达到1370万人次,长沙已具备在周围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条件。
刘志仁认为,目前长沙临空经济的发展仍停留在企业化运作层面,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缺乏强有力的统一协调;政府和行业出台的政策还需进一步配套和细化;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发展湖南省综合运输体系,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打造成空地联运枢纽中心。
■记者 李国平 实习生 旷佩
分享到:
1月8日,2012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持续40天的回家旅途,我们和您在一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