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资本市场从来不缺热点事件,而今年看来,各事件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是各有热议三、五月,但每个事件背后都让投资者不得不为之深思。古人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将这些事件一一重现,是因为我们坚信,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投资亦如是。
温州民间信贷引发蝴蝶效应
上市公司高利贷现象引关注
事件回放:9月21日,温州乃至全球最大的眼镜商之一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走美国躲避债务,当地俗称"跑路",从而引爆了温州集中出现的企业主"跑路潮"。另据拥有2000多家会员的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今年以来温州"跑路"的中小企业主超过50位。这些人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
温州这一现象同时引发了对上市公司高利贷存在风险的关注。据数据统计,上半年上市公司含有"委托贷款"字样的公告较去年同期增加32.3%。有的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被评论为"做高利贷倒爷,掏空实体经济"。
点评:在今年信贷紧缩、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下,众多中小企业由于难以从银行贷到款,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并由此推动借贷利息一路疯涨。正是在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投机主义刺激下,一直敢为风气先的温州更是上演了"全民借贷",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整个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显然,这种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高利贷就像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最后一棒逃离了,整个游戏就会崩盘。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市公司却不差钱。于是,一个成了苦主,一个成了债主,出现多家上市公司投向"高利贷"。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资金应该投向公司的募投项目,虽然委托贷款的利率高,但隐含风险也很大,对业绩的支撑不可持续。
后高铁时代来临
"寄生"铁道上市公司面临转型
事件回放:7月23日晚间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两列列车发生追尾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在引起人们对高铁安全反思的同时,实际参与到中国高铁链条中的32家上市公司也因此被波及。
高铁概念板块整体呈现"瘦身"势头,事故发生后不久,曾经光芒四射的"高铁双璧":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股价连续下挫,总市值大幅缩水,沦为A股总市值缩水最严重的高铁概念股。除此之外,包括中国铁建、天马股份、太原重工在内的概念股也纷纷下挫,以此计算,高铁概念公司整体市值缩水数百亿元。
点评:一场事故,让中国高铁陷入一场巨大的噩梦之中。
此前,高铁投资曾经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高铁概念也一度让资本市场浮想联翩,不少投资人士公开表示看好高铁投资机会,重仓高铁概念股的基金更是不在少数。
与铁道部有密切关系的上市公司,当初之所以能够登陆A股市场,正是受益于高铁的建设,随着政府对铁路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高铁行业自2008年开始迎来发展高峰期。由此,一批中小公司凭借铁道部专属供应商身份获取大量订单,在类垄断的模式中获得业绩高成长,成功实现了资本市场IPO。
但类垄断模式实现业绩高成长背后,同时暗藏着过度依赖铁路业务留下的隐患。此次"7·23"事故让高铁概念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不仅仅改变高铁板块原有的超速发展态势,若整个产业链放缓,则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后高铁时代已经来临,曾经的高铁公司紧紧抓住铁道部就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今日,危机近在眼前。高铁概念公司如何谋求新突破、继续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我们将拭目以待。而对于创业板的高铁概念股而言,如何保持"双高"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欧债危机冲击国内上市公司
九成在欧美市场占比缩减
事件回放:随着意大利的"沦陷",欧债危机出现全面升级和扩散:希腊和意大利政府更迭、西班牙国债发行遇冷、高评级国家全面受到波及。
随着欧债危机的全面升级和扩散,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正逐步加大,有部分企业在欧洲地区的经营开始出现业绩下降或业务缩减等情况。
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2季度开始,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就进入了下行通道。2011年8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持平,环比仅为-2.6%,低于2000年以来5%的平均水平。前8个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18.5%,低于2000年以来23.9%的平均增速。
现在欧洲的债务危机、金融危机仍然在加速恶化。从货币金融层面来看,现在欧洲面临三个危机,首先就是通常说的狭义债务危机,欧洲也面临非常严重的银行危机,第三个危机是面临非常严重的信心危机,而这三个危机是相互加强的。
有专家认为,债务危机目前主要遭受的是五个国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但是由于银行危机和信心危机,债务危机极有可能在最近,特别是明年的一季度、二季度蔓延到法国,甚至部分蔓延到德国。
点评: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逐渐蔓延,中国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但在欧洲的业绩出现下滑,而且还调整了向欧洲出口的比例,在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有部分公司已经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将投资中心逐渐转移至国内市场。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67家出口欧洲的上市公司中,有2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出现下滑。其中,ST合金、振华重工、实益达、东富龙、吉鑫科技、群星玩具的主营业务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了2,002.10%、76.21%、67.01%、62.01%、46.69%、41.79%;上述公司欧洲地区的主营收入占比分别为0.39%、5.53%、1.89%、1.75%、10.58%、9.96%。
近年最大电荒来临
煤电顶牛越"顶"越"牛"
事件回放:夏季用电高峰还未到来时,浙江等地就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并且随着夏季到来,"缺电"现象迅速蔓延,在我国东中西部多个省市同时上演。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权威人士介绍,全国电力缺口保守估计将达3000万千瓦,堪称近年来我国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
点评:电荒!又见电荒!
今年的电荒比往年来的要早一些,煤企、电企、电网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顶牛困局,在今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焦灼。在用电用煤淡季出现的"非典型性电荒"的背面,表现出的是高耗能产业如钢铁水泥等的"非典型性繁荣"。这折射出中国能源尤其是煤电矛盾的复杂性。
在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重庆等东中部地区相继出现夏季高峰之前的淡季"电荒"同时,内蒙古、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则面临电力外送困难,"东部缺电,西部窝电"却凸显出我国电网格局的结构性矛盾。
如何破解电荒,已成当务之急。随着事态的发展,有建议称上调终端电价,最终选择由消费者来为三方吵架"埋单",甚至一些专家站出来证明电价上涨的合理性,并声称既不会对CPI造成负面影响,还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此,我们只能感叹某些专家信口开河。
涨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长期看,恰恰进一步巩固了电网的垄断地位,要解决电价,首先要解决电网垄断,而后让煤价与电价同步市场化。
一场诚信保卫战
中国概念股海外遭"猎杀"
事件回放:中国概念股的热度在今年五月迎来新一轮高潮,共有3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先后赴美上市,分别是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此外,淘米网、迅雷、土豆等也将在近期完成赴美上市。
北京时间5月11日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纪佳缘以11美元开盘,开盘3分钟后很快破发。5月12日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人人网也陷入破发魔咒,创下13.04美元的历史新低,较IPO首日创下的20.9美元历史最高价下跌37.61%。再加上当天上市就破发的网秦,5月赴美上市的3家公司都破发。
点评:近一年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互联网和中国概念可谓两大最热词汇。而当互联网遇到中国概念,其所激发的投资热情可想而知。不过,最近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却遭遇估值火爆却破发连连,因此开始有业内人士分析,网秦、世纪佳缘以及人人网的破发,原因不仅仅在于公司本身,整个互联网市场的上市热潮背景也难辞其咎。
张朝阳曾在近日一语中的:"中国概念股现在比较火爆,有点像1999年的泡沫时期,随便一个公司都能在美国上市而且获得很高的市值。"
互联网是否加了"膨大剂"?从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破发中或许能看到端倪。也许这只是一个前兆。破发,并不偶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值得排队上市的公司深思考。
高速公路成为暴利行业之首
物流顽疾首次破冰
事件回放:《证券日报》曾经用数据证明,物流业超越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成为暴利行业之首,高速公路高收费成为一大顽疾。5月以来,《证券日报》与多家媒体对于公路收费顽疾进行了连续报道,舆论的声音引起的管理层的关注。
6月1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在京召开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6月2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通知要求,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公路超期收费、通行费收费标准偏高等违规及不合理收费,坚决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项目,取消间距不符合规定的收费站,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通知发出半个月后,首都机场高速进京方向停止收费,成为了公路清费第一单。
点评:收费公路在发展经济的名义下泛滥成灾。
自1984年国务院出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后,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是依靠收费公路集资建设的。政府将高速公路商品化、资本化,是高速公路收费屡禁不止的关键,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恶化了公路建设与收费财务状况的不透明。2007年,世行专家就曾经明确表示:中国高速公路通行费较高,而且中国的通行费可承受性是世界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
但是公路不仅仅是商品,还是公共产品,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些高速公路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停止收费意味着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面临破产的困境,超期服役、巧设收费等现象层出不穷,收费高速公路成了金融化后的生财捷径。
高速公路清理在行动,机场高速之后,又将有哪家"拦路虎"面临整顿?
楼市进入寒冬
绿城中国屡陷破产传闻
事件回放:9月12日,传出海航集团30亿收购绿城中国的消息。据称,这一消息引起监管部门对与绿城中国有关的信托风险的调查--几经传播放大的结果就是,半个月后,也即9月28日,由主流媒体曝出绿城中国考虑退市的新闻!
据称,绿城中国董事长宋卫平就以上新闻做出回复时,如此回复:通过售房和腾挪项目来回笼现金,若仍旧无效的话,就将房价降到底,卖光之后就彻底退出房地产行业。
然而,《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绿城中国时得知,上述宋卫平所说的话,当不得真。更重要的在于,在市场广泛质疑而政策调控不止的双重压力下,绿城中国几乎不会考虑降价来缓解当头的资金压力。
今年下半年,绿城中国又多次被爆出陷入破产的传闻。
点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绿城中国大手笔、高成本进行信托融资,早就引起市场对其资金问题的关注。然而,绿城依旧认定未来高端精品住宅市场前景良好,不惜以高成本和高风险进行资金腾挪,期望在经济环境、尤其是调控政策放松后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然而,在这场针对房地产未来前景的一场"豪赌"当中,被卷入其中的,绝对不仅仅是宋卫平一人的身家,还包括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在绿城所发行的信托传出被监管部门调查的新闻后,其自身股价走低的同时,也连带众多上市房企的股价纷纷跳水--正所谓,有风吹过,草木皆兵。
分享到:
长沙市第二届“人民满意警察”、“拥警模范市民”评选,请为您心目中的满意警察拥警市民投上一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