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营盘路湘江隧道通车一周年;至明年长沙三环内的过江通道将达10条;未来两年地铁2号线、1号线也将相继通车,长沙的路网交通格局将发生极大改变,公交线路必须相应进行整体布局、调整、优化。但目前长沙公交企业有8家,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利益的分割造成整体调配的困难。市公共客运管理局提出,现有8家公交企业将进行整合改革,地铁2号线通车后,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将优化。
每次上网、看报,家住河西西山汇景小区的杨女士都会格外留意有关公交线路调整的信息,她最盼望的是家门口的营盘路湘江隧道能通公交车。“去年隧道开通的时候,就有报道说会有三四条公交线路经过,可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现在,她不得不每天早起半小时,转两趟公交才能达到位于松桂园的单位。而单位与家的直线距离其实不到6公里。
2011年10月29日,营盘路湘江隧道通车;2012年底至2013年,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也将陆续建成通车,意味着长沙三环内的过江通道将达10条,这无疑将大大缓解长沙的过江压力。但“第一隧”通车一年仍未有公交线路通过,“两桥两隧”的建成对依靠公交出行的人们来说,意义又有多大?
未来几年,长沙各条地铁线将相继投入运营,长沙的路网交通格局将发生极大的改变。这些新变化意味着,相关部门必须要从整体上对长沙的公交线路进行布局、调整、优化,才能满足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要求,也才能真正满足市民方便、快捷、经济搭乘公交出行的需要。
毫无疑问,公交布局由于其不可分割的整体性需要全盘谋划,但另一方面,长沙公交企业多达8家,经营主体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调配的困难。保留哪些线路?撤销哪些线路?整合哪些线路?这既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拷问,也是对长沙未来公交之路如何发展的拷问。
从完全国有,到引入民营资本和市场竞争,再到回归国有主导、规模经营,长沙的“公交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政府专营
公交总公司渐至经营困难
“1951年,长沙公交总公司成立,成立之初仅有1条线路,11台车,51名工作人员,这是一家完全归政府所有的国有企业。”回忆起当年的长沙公交总公司,老公交人张先生就拉开了话匣子:1993年以前,全市只有一家公交公司,单位效益好,公交车司机工资高,社会地位也高。即使在1993年,由企业车队改制而来的股份制企业长沙三叶联营公司成立,也没有改变这一良好局面。
不过从1995年开始,长沙公交总公司逐渐出现经营困难。张先生掐手给记者一算:当时的长沙公交总公司一台公交车要养11个人。“一台公交车的标配是4名售票员(前后2张车门各配1名,2班倒)+1名代班售票员+2.5名驾驶员+0.7名维修员+1名后勤行政管理人员=9.2人,加上退休职工,一台车实际要养活11个人,负担重啊!”
在张先生的印象里,公司1997年至1998年间是最困难的时候,1998年负债最高峰时达到7000万元,没有钱买油,没有钱发工资,公司领导只有去向私人借钱,然后拿着借来的用报纸包着的钱给员工发工资,公司管理人员的工资则不断地推迟发放。
民资引入
9家公交企业相继成立
1998年,长沙公交总公司开始实行票制改革,取消原有的月票,并由有人售票改成无人售票,减少了乘务员数量,节省了人工成本。公交车票价也由原来的0.5元逐步提高到0.8元、1元。但这一系列的改革并不足以助长沙公交总公司走出困境。
1999年,长沙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政府支出越来越大。“当时长沙市本身的财力根本不足以负担公共交通这项公益性的支出。”业内人士赵先生一语中的,“在当时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借助社会资本才能帮助公交企业迈出困境。”
与全国很多城市一样,长沙的公交行业开始实施“面向市场”的改革。
2005年,原长沙公交总公司进行改制,将社会资本引入公交领域,成立了湖南巴士和龙骧巴士公司。同时又批准成立4家民营公交公司:恒通巴士、嘉年华巴士、万众公交和众旺公交。加上由企业车队改制而来的长沙三叶联营公司,以及由长沙公交202车队变身的凯程巴士(2009年4月与万众公交合并),形成了当时9家公交公司的格局。
市场竞争
改革成效立竿见影
回忆当时的改革,一位业内人士说,“当时在搞活经济的思路指引下,引入竞争,走上自主经营的市场化之路,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民营资本的初始冲击力,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要,满足了公交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财政平衡的需要。”
改革的成效是明显的。几年后,多家公交企业相继摆脱困境,扭亏为盈,公交从业人员的待遇也有了提高。据湖南龙骧巴士总经理赵智勇介绍,2011年,该公司共发放文明创建类奖金总额高达1550.8万元,驾驶员的收入也较2010年平均增长21.45%。在湖南巴士、众旺公交,表现优异的驾驶员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以上。龙骧巴士和湖南巴士还先后花重金送优秀的公交一线驾驶员出国休养。
与此同时,长沙的公交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公交线路扩展到135条,路网延伸,不少公交空白被陆续填补;车辆档次不断提升,高等级公交车已占到公交车总数的50%以上,老旧的普通公交车也全部更换为更环保、更舒适的新能源车;同时,公共客运行业把服务质量作为评价企业目标经营管理考核的中心指标,与企业享受的政府补贴、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挂钩,以服务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企业各项工作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长沙公交的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
资本逐利
公交公益性被市场绑架
然而,简单的市场化并非有益无害的良药,公益性质的公交行业一下子被推向市场,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逐利,一些热门线路车满为患,一些偏远线路则无车去跑,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新建小区仍然不通公交。一个极端的例子:可居住10万人的湘江世纪城小区,由于前期并未规划大型枢纽站,待居民大量入住,公交线路陆续开通时,却发现现有停车场因为高度不够,公交车根本不能停靠,只能停在附近的桥下甚至更远的公交站场。“这当然和前期规划不到位有关,但同公交企业众多,力量不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也不无关系。”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与此同时,近年来长沙高等级车数量增加,2元的票价也饱受诟病,对低收入家庭而言,每月成倍增长的公交车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为何公交企业更愿意引进装有空调的高等级公交车”的疑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企业内部人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方面是为了改善乘客的乘车环境和驾驶员的工作环境,提升长沙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油价、人力、维修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如果公交票价维持1元,肯定是亏损的,企业只能通过换车来提高票价,想办法赚钱。”
此外,公交线路“疏、重、长、绕”,公交车上班高峰期车辆发车密度不合理、争抢客源频频发生;驾驶员为赶时间违章闯红灯、违章超车、拒载老人、残障人士现象也层出不穷;公交公司将载客量与司机收入直接挂钩,这给驾驶员带来巨大压力,他们常常满负荷工作。从过去的人车比11:1,到现在的不到3:1,公交人事改革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样虽然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加大的我们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延长了我们的劳动时间,造成了公交车驾驶员的大量流失,目前长沙公交驾驶员的缺口超过了3000人。你想想,把载客量作为考核的指标,司机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吗?”一位公交车驾驶员说。
对于公交“市场化”的后果,一位长期研究长沙交通发展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公交企业很大情形上像是集政府和企业功能于一体的怪胎,是公共服务,企业却忙着牟利;是市场化经营,“市场”却不满意。当公益性被市场绑架,公交的公益服务性将大打折扣。
国营重启
国有资本巨资控股湖南巴士
面对市场化竞争的种种弊端,市民迫切地希望公交回归公益,就连一位民营公交负责人也坦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公交的公益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资本的逐利性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不会改变它的原始属性,这就决定了公益性事业必须国有资本占大头。”
2008年,长沙开始对公交改革进行重新思考。从这一年始,市政府逐年加大对公交行业的补贴。2011年,长沙财政对公交的补贴达到1.5亿元,除了鼓励更新公交车辆外,还单独开支3000万元用于驾驶员和企业的“优质服务奖”。
而更大的动作在今年3月9日。这一天,长沙市公共交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长沙市国资委以1.06亿元受让湖南巴士公司65%的股权,实现了长沙国有资本对长沙最大公交企业之一湖南巴士公司的控股权。对此,副市长何寄华指出,长沙国有资本大手笔进入长沙公交行业,是政府实现公交企业国有主导,规模经营,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重要举措。市公共交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琦也表示,长沙国有资本提前控股湖南巴士公司,有利于为长沙公交深化改革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公交行业的规范经营、适度竞争、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根据约定,长沙市政府对所有公交企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也将于近年陆续到期。
深读·观察
公交应坚持公益性,不能完全按市场规律办
湖南巴士易主迈出了长沙公交回归国有的第一步。是否意味着当年的市场化走了弯路?接下来,长沙的公交行业又要如何发展?
长沙一家民营公交企业负责人认为,当年的市场化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尝试,不能简单地评价是对是错,但不管怎么改,公交的公益性不能变。“公交改革要怎么改?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有多种方法。但找一个大家共同认知、接受的方法,需要有一个核心决策团队,充分认识事物本身内在的规律来进行决策,决不能想当然。8家公家企业,线路无法优化,资源无法共享,浪费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规划做好了,会是最好、最持久的节约。他也同时提出,公共交通必须以财政补偿和补贴为支撑,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办。“公共交通是公益性的,它的持续发展能力从哪里来?如果不能从市场得到补偿,就需要从财政获得补贴。”
对于长沙公交未来的发展方向,副市长何寄华明确指出,随着城市的拓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对公共交通的出行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长沙公交需要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延伸公交线路、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公益;坚持统筹布局、保障需求;坚持安全为要、优质服务;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品牌;坚持公交优先、引领发展。同时,公共交通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性、公正性、安全性和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