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党的十九大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举行。10月19日下午,党的十九大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举行。
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答记者问。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答记者问。
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答记者问。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答记者问。
开放日吸引了65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开放日吸引了65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北京报道

  10月19日下午举行的党代会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65家中外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

  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工程院院士、民营企业家,从舆论关注的“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到社会聚焦的精准扶贫、“一湖四水”治理……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和频频发问,十九大湖南代表团5位代表不避焦点,对答如流,新意盎然,挥洒自如,将一个砥砺奋进、生机勃勃的新湖南形象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与会媒体记者评价说,在今天湖南团的这场开放日活动中,代表们从姿态、话语间透出更多创新、开放的气息,折射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下湖南主政者奋发超越的睿智和勇气、务实和担当,对“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也充满信心和期待。一位在场的人民日报记者说,这就是湖南,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新湖南!

  [回放]依靠创新开放撬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湖南提出这样的发展战略基于什么考虑?如何确保这一战略正确实施?如何实现开放大省向开放强省的转变?”

  现场,人民日报记者和美国侨报记者关注的是“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

  “我们把‘创新’和‘开放’比作湖南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通过推动创新和开放,来进一步驱动湖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认为,提出这一战略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也切合湖南实际,更符合十九大报告精神。

  当前,湖南已制定了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具体行动计划。抓创新,重点就是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突破。抓开放,就是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更好地学习北上广经验,优化经济环境;对接500强企业,提升产业链;借鉴自贸区经验,建设开放平台;依托900多万在外湘籍人士,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引进来”。同时,通过实施“芙蓉人才计划”,更好地引才、聚才、用才。

  “湖南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光多姿多彩,湖南人热情豪放好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多到湖南去走走,去看看。”杜家毫向现场媒体记者发出邀请。

  习近平同志把湖南定位为“一带一部”。近年来,随着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跨越,“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真切地凸显出来。 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表示,下一步,湖南将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求,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更积极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努力让‘湘字号’工程机械、高铁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能和企业走到世界各个国家去,让湘欧快线等贸易渠道越来越畅通。

  [记者手记]“邀请函”传递的开放意识

  正如杜家毫书记所言,湖南有着创新开放的基因,“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就是创新的一种体现。开放方面,“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是湖南籍的先驱魏源。在清末,投身洋务运动的,也有很多湖南人。

  现实角度来看,一直以来,湖南经济发展存在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融服务业“四大短板”,而要拉长这“四大短板”,就得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怎样发展?其答案就在于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有位记者给我递了张纸条,说前不久才去了湘西,觉得湘西很美,想知道湖南在发展旅游方面的政策和打算……在此,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多到湖南去走走,去看看。”会上,书记的这一“邀请函”,传递的不只是代表们真挚的心意和诚恳的态度,更是湖南和湖南人强烈的“开放”意识和信号。

  [回放]精准扶贫需社会各方面参与 形成合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自治州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近期热播的电影《十八洞村》再次让十八村成为众人关注焦点。请问湖南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就湖南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一第一民生工程发问。

  “2013年11月,我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亲耳聆听了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战略思想。”杜家毫说,从“发展生产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到“基本公共保障要全覆盖”,再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积累,也是在中央领导岗位上经常到基层调研,对农村情况长期观察和深入思考得来的,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过去几年,我们就是坚决贯彻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每年以减贫100万人的速度推进脱贫攻坚。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2020年前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整体退出,决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精准扶贫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形成合力。最近我们一家民营企业在十八洞村开办了山泉水厂,不仅企业有收益,还带动了当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真是一举三得。”杜家毫向在场媒体朋友分享了这一喜讯。

  十九大代表、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和十九大代表、步步高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志强都在代表团中,杜家毫在简单介绍后,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他们。

  “这几年,十八洞村通过精准劳务输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苗绣和乡村旅游,让农户通过经营、租赁等形式增加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去年的8313元,实现整村脱贫,而且增收是稳定的,经验是可复制的。”叶红专介绍。

  “目前,水厂一天可产水3500箱,每小时可以产到1万瓶,有32位村民在水厂上班,通过技术培训,由村民变成了工人,由村民变成了能人。”陈志强说道。

  [记者手记]找准产业发展路子 让脱贫落到实处

  十八洞村的精准脱贫只是湖南脱贫攻坚战役的一个缩影。

  今年的湖南省两会上,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三大战役,排在第一的就是脱贫攻坚。而脱贫攻坚并非说说即可,需要一系列实打实的产业、教育、医疗等等扶持政策做坚强后盾。

  欣喜的是,湖南根据自身情况和禀赋,制定出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抓手,并统筹资源,把水精确地“滴灌”到了根子上。譬如,湖南就有“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精准扶贫思路,这样的一个成熟的产业脱贫,让湖南不少的贫困户找到了主心骨,形成了抱团力。

  “只有找到了产业发展的路子,脱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去年12月,杜家毫在接受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的这番话,道出了湖南脱贫攻坚的破题之力。

  [回放]推进20个新型优势产业链发展

  除去脱贫攻坚战役,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湖南,如何打好转型升级战役也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湖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优势是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许达哲表示,首先是要解决发展观念的问题,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贯彻发展新理念、转型升级补短板”的大讨论,就是端正发展观念。发展的理念对了,才能认准优势加以放大,看清问题补齐短板,找准方向突出重点,才能真正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湖南将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继续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同时,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的基点,实施一系列更有力的奖补政策、改革措施,引导全社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湖南正在推进20个新型优势产业链发展,包括先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等等。

  对着力推进20个新型优势产业链发展,引起了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对湖南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对此,十九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介绍,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上,湖南将健全创新链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高效的创新平台和机制,研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深度融入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轨道交通走出去的路径。加强跨界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做大做强湖南轨道交通产业。

  开放日上,记者们还就党的建设、“一湖四水”治理等热点问题进行提问。

  [记者手记]超前理念、开放思维谋划未来发展

  对湖南企业而言,如何在自主创新中进一步开放,在开放创新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是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助力湖南转型升级的必破之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制造强省“1274”行动,大力实施“创新创业135工程”,培育和壮大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可以说湖南产业转型升级迎来“及时雨”。

  控制和削减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产能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地方经济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必须以超前的理念、开放的思维来谋划,大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