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准中学20年来没搞过重点班,所有学生平行编班,把中等生带好,带动后进生进步;注重农村学生成长发育特点,初一形成学习习惯,初二紧跟学生思想,初三全面发力。

  “农村孩子,到了初二最容易叛逆,也最容易学坏,所以有一点苗头,老师就要‘死缠烂打’。”蒋平说。

  前不久,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和演讲比赛,爱好体育的柳敢参加了三级跳远、仰卧起坐两个项目的比赛,虽然没拿到名次,但柳敢很开心,因为他原来的学校没有举办过运动会。

  石准中学的校园活动,一年四季不断。很多学校到了初三,就把音乐、体育课砍掉了,而石准中学照常开课。蒋平语气坚定:“就是明天毕业考试,今天有音乐、体育课,继续上。”

  ◆留守教师和留守儿童

  石准中学三分之二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学校开家长会,家长只来了一半,而这一半的家长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

  耒阳是湖南省最大的县级市,曾凭借煤炭经济进入湖南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当地一位离任的领导说,“如果没有煤炭,就没有耒阳的今天。如果只有煤炭,就没有耒阳的明天。”

  石准中学所在的三都镇,是耒阳的煤炭重镇,贡献了三分之一的产能,也吸引周边一批劳动力就业。但多数青壮年还是南下打工。三都镇党委书记匡凌云给了一组数据,目前全镇外出务工人数接近1.8万人。

  石准中学90后语文老师刘立峰写了一部十万字的现实题材小说《南下》。他本想靠出版这本书赚点钱,但出版社希望自费出版,这让月薪2500元的语文老师傻了眼。大学同学结婚,他刚刚向学校一位女老师借了1000元。

  “说起来不好意思,还向女同事借钱。”他有些不安地坐着,不停地搓着手。

  除了没钱,他也没有时间找对象。他负责两个班的语文教学,160多名学生,一学期8篇大作文8篇小作文,加上每次考试作文,以及部分学生的日记。“一学期我要批阅2500多篇作文,平均每天要看14篇。”他给记者算了一下工作量。同时,他还是一名班主任。

  《南下》写的就是他自己的打工经历。每年暑假,这位语文老师都去广东打短工。最近一次是在东莞一家鞋厂——把高跟鞋上定型的气钉一个一个抠下来。有个工友无意间看到了他的社保卡,就问他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是个中学老师。”

  “骗谁呢!”

  ……

  那个月,刘立峰赚了2800元,还有一手的伤疤。

  婚姻问题对乡村女老师的压力更大,27岁的化学老师尹云瑶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是她在石准中学的第6年,蒋校长为了让她有时间交男朋友,特地不给她安排当班主任。“可是我的生活圈子就在这里,除了每月回趟老家,其余时间就在校园里面留守。”

  学校周边都是农村,最近的快递点在4公里之外的镇上。未婚、男性、大学毕业——尹云瑶掐指一算,符合条件的男孩没剩下几个。

  农村女教师配乡镇干部,被认为最利于基层教育事业发展。现在,因为收入低工作强度大,乡村学校已经很难招到男老师。石准完小近10年才来了一个年轻男老师。当地干部调侃说,“农村女教师多了,乡镇干部不够用了。”

  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但是蒋校长却有这样的体会: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带了。易怒、厌学、沉溺网络,这是刘立峰对一些不服管教的学生的评价。

  石准中学三分之二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几天前,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家长只来了一半。而这一半的家长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有些老人来开会时,手里拉着一个,怀里还抱着一个。”刘立峰说。

  班上一位学生声称身体不适要请假,刘立峰按规定给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得到允许后,学生离开了学校,结果跑到网吧待了一天。找不到孩子的家长,怒冲冲来学校要人。

  被欺骗的刘立峰,找到学生之后给了他一记耳光。第二天,这个学生肠胃不适呕吐,家长知道后情绪激动,要求他陪着学生去做CT。

  事后他一再强调,当时确实冲动,但没有真打。蒋校长还是把他狠批了一顿,“学生打不得也骂不得”。

  蒋校长也有被学生搞得难堪的时候。在午饭时间,一个学生不满学校管理,当众把碗筷摔在他面前。在农村,这相当于打人耳光,“但不管怎样,还是要教育为主。你把学生开除了,等于是你承认教育失败。”

  蒋平说,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更是责任。”

  ◆“拯救”乡村教育

  从石准中学走出去的学生,回乡之后特别想到母校看看,蒋平基本上能记得他们的班级编号。有个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学生对他说,感谢您蒋校长,回家还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这个夏天,耒阳市组织了一次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蒋平应邀发言,题为《农村教育自我提升的思考与探索》。他的观点充满危机意识:“耒阳农村教育到了谋求生存的关键点”。

  蒋平坦率地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流失,老师流失,要做出香喷喷的教育“米饭”很难。即使是石准中学,“生态系统”也很脆弱,“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招牌越来越难扛。

  副校长张世能的危机感更是强烈:只需要两步,石准中学就会垮塌。一是升学率连续下滑,二是蒋校长被调走。这位耿直的副手,建议蒋平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名气这么大了,理论功底也要提高,不能老让别人觉得是个暴发户。”

  他继续分析,石准中学远离城区,周围没有直接竞争的乡村中学,客观上成了这个教育片区的灯塔。但若外部环境不改善,这种相对优秀只能一时,不能一世。只有提升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石准中学才能继续优秀下去。

  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生源不断扩充,老师却越来越难招。今年上面给石准中学4个特岗教师名额,最后只来了1个。明年的名额有7个,也不知道最后能来几个。

  为了填补师资缺口,学校打算物色一个代课教师,工资比其他学校翻一倍。他先请学校的特岗教师找大学同学出山,没有收获;又听说三都镇上有个大学毕业生,他七弯八拐通过其母亲找到了她。

  “她想考特岗教师,我说这正好,你可以做代课教师,同时准备考特岗教师。后来,她还是没来。”蒋平神色惆怅。

  令人欣喜的是,领导越来越重视石准中学的发展,一批“政策礼包”正在赶来——

  匡凌云打算打出三张特色牌振兴三都经济,排第一的便是特色教育,力压第二位的煤炭生产。据了解,镇里已经成立领导指挥部,计划在石准中学校门外的水田上建起一个标准化体育场。为此,匡书记往市里跑了好几趟,征地工作即将完成。

  不久前,教育部举行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集中调研。欧阳华耕作为10个县市教育局长代表之一赴京,介绍包括石准中学在内的耒阳乡村教育发展经验。

  这位对乡村教育充满信心的教育局长,打算投入大手笔。根据规划,全县农村将化为7个片区,每个片区投资1亿元,建设1所中心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石准中学和石准完小,将成为其中一个片区的建设重点。

  听闻湘西有个县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每人每月发放1200元乡镇补贴,欧阳华耕承认,“耒阳给的不太多,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蒋平开车路过三都镇,眼尖的摩的司机认出他,会向他报以微笑,然后转头和旁边的司机说,“这就是石准中学的蒋校长。”校长常用这个例子向老师说明,乡村教育办得好,同样能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