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雪峰) 我市已经提出了3年“申名”工作规划,即从2015年开始,以3年为期,确保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市“申名”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记者了解到,我市目前已经敲定“申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十大工程”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各项创建任务的“时间表”。
总体目标:3年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申名”工作目标要求,我市将力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文化街区2处以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列入国家级达到7项、省级15项、市级72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文博开放单位数达到18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努力将衡阳建设成为一个与历史相承接、与文化相贯通,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制度建设工程: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时间表:2016年全面完成。
具体实施:制定颁布《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衡阳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办法》《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衡阳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衡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衡阳市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落实《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4城区教文体局加挂文物局牌子;在市城乡规划局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
规划编制工程:划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紫线图”
时间表:2015年基本完成。
具体实施:编制《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衡阳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衡阳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州窑、湘南学联旧址文物保护规划》《衡阳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规划》《酃县城址文物保护规划》等。划定公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紫线图。
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工程:保护和整治3个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表:2015年启动,3年分步实施,2017年6月前完成大部分指标。
具体实施: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面积及构成街区完整性的诸要素达到申报要求。实施原建湘柴油机厂(珠晖区)、北支街(南岳区)及湘江东路(珠晖区)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工程,改造街区的基础设施,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格局和街巷肌理,体现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同时,大力整治周边环境,对城市主要道路、沿线景观进行文化形象再造,使城市街道、广场和建筑在布局、外观、色调等环境风貌上更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
文物古迹保护工程:火车西站将被列入“文化保护”
时间表:2015年启动,3年分步实施,2017年6月前完成大部分指标。
具体实施:公布谢氏宗祠、衡阳火车西站早期建筑等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更多文物保护单位进入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行列。进一步加大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重点实施修缮来雁塔、珠晖塔、接龙塔、船山书院和申公馆迁移等文物保护项目,着力推进衡阳抗战纪念城、衡州窑考古遗址公园、酃县城址考古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全面开展城区历史建筑调查
时间表: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成。
具体实施:全面开展城区历史建筑调查,将能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而又没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建(构)筑物公布为历史建筑,并挂牌保护,制定保护维修计划,安排修缮资金,逐年实施一批维修工程。
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建立4级保护名录
时间表:2015年启动,2016年基本完成。
具体实施:各县(市)区开展一次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普查,建立县、市、省和国家4级保护名录,制定保护规划、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实施一批保护整治工程,着重保护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历史肌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积极推动南岳衡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公布一批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
时间表: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成。
具体实施: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力争增加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定保护范围、保护对象和保护体系。加快推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开设非遗剧种学历班,在职业中专开设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博物馆建设工程:构建富有地方特色博物馆展示体系
时间表:2015年启动,3年分步实施,2017年底基本完成。
具体实施:启动市博物馆新馆、市党史陈列馆、市志馆建设选址、立项、规划工作,启动市湘南学联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利用工业遗址建设工业博物馆。鼓励和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引导和扶持创办具有地域特色、人文传统或产业优势的各类专题博物馆、艺术馆、传统名特产品传承展示中心等,构建富有衡阳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展示体系。
文化旅游工程:打造文化专题旅游线路
时间表:2015年启动,2016年基本完成。
具体实施: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文化名人等资源历史价值的挖掘,加强旅游规划,着重打造南岳衡山、湘江风光带、水利风景区等山水文化,湘南学联旧址等红色文化,抗战纪念城等抗战文化,酃县城址及衡州窑等遗址文化,原建湘柴油机厂、衡阳电厂、衡阳铁路及水口山铅锌矿等工业文化,船山书院、石鼓书院等书院文化,蔡伦、夏明翰等名人文化专题旅游线路,恢复衡阳八景历史风貌。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开发推广国、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推出一批衡阳特色旅游小商品,使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文化研究及文本申报工程:开展“申名”主题语征集活动
时间表:2015年启动,3年分步实施,2017年6月前完成大部分指标。
具体实施:开展衡阳古城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船山文化、山水文化、工业(含铁路)文化、农耕文化、湘军文化、宗教文化等专题文化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编撰出版系列丛书,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开展衡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题语征集活动,举办衡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讲座,提高市民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编写申报文体材料,拍摄电视宣传专题片,形成高质量、高水准的申报材料。
按照“申名”工作目标要求,我市将力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文化街区2处以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列入国家级达到7项、省级15项、市级72项;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文博开放单位数达到18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好率达到100%,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努力将衡阳建设成为一个与历史相承接、与文化相贯通,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