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1月,攸县向网友和全县群众征集意见,希望在“攸州、攸县、攸水、梅城”4个名称中,选择最满意的一个作为改县设市后的名称。这也意味着,沉寂了20年的设市梦,被再次提上日程。
事实上,多年来攸县一直没有放弃。自国家1997年关闭“县改市”闸门后,攸县一直在苦练内功,等待一朝成功。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正逐步落地,有迹象显示,“县改市”政策开闸在即。这一次,攸县已准备就绪。
目光从“三农”转向工业
“县”与“市”,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最主要的在于功能侧重。县,主要关注“三农”,即使是工业、第三产业,也都是围绕农业发展而设,为农业服务;市,侧重于工业、城市建设、职工生活等,能够形成工业和第三产业集聚式增长。
因功能不同,各自享有的权限自然也不同。例如,国家对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很紧,必须按人口、道路等进行规划,而县级市可享有更多的审批权和自主权,因此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报批、项目立项、上级资金争取等方面,都更有优势。
对于区域来说,发展是第一要义,在当地不少机关干部心中,改名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提升区域影响力,“县改市后,对外招商引资更具吸引力。”
在专业人士眼中,改县设市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加速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县级市政府职能须同时考虑城区、乡村管理,注意协调城乡关系,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城市建设。”市委党校教育长黄夏先说。
先行改县设市的一些地区,已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同为湖北革命老区的麻城和红安,前者改县设市后发展十分迅猛,招商引资远超后者,且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更胜一筹,而后者则日益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