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口号需审慎选择避免引起负面解读
首届凤凰偶遇节,吸引了数十万人的参与,在全国范围内也引起了长久的关注高潮,这足以证明此次活动举办的现实成功。但由于官方在广告语选择上的缺乏审慎,该活动背后招致的负面解读始终持续不断。因此,官方在景区宣传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审慎态度,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在不破坏原有文化底蕴和意境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商业化营销手段,使得民俗文化以自然的方式得到充分弘扬。
凤凰古城因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他以散淡而有韵味的文字描绘了古城素朴迷人的风景。吊脚楼、茶峒小街、绳渡白塔……构筑起了千百万读者心中的凤凰古城,梦里的边城风月。而“艳遇”这个词,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是个暧昧的词汇。当凤凰古城启动的“720 去爱你,凤凰偶遇节”活动以此为口号时,沈先生笔下的古城风韵,人们对纯洁爱情的理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的毁坏和瓦解。这显然有悖于古城原有的文化气质,引发巨大争议也在情理之中。
批评的声音很“正能量”,他们反对的是恶俗和色情,主办方也不断解释初衷,乐于将争议当作营销抓手。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模仿潮流的“冰桶挑战”与追逐流行的“翠翠大跳小苹果”中,凤凰古城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样子,太多商业的因素与时尚打造已让其悄然失去了那份淡泊与宁静。城市形象本不应成为商业营销的陪葬品,正如刘思敏先生所说“对于偶遇节这样的创意,也许引起争议正是营销的目的之一,但是更持久的营销还要靠深度挖掘景区的内在魅力。”古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认真面对舆论对偶遇节的批评,认真思考凤凰古城作为旅游品牌城市的形象定位,多方面、高层次挖掘古镇优势,更深入、细致、审慎的做好对古城的旅游宣传工作。
微博噱头引爆话题 舆论情感表达直接强烈
针对偶遇节,微博舆论的传播,“艳遇”噱头一出现,便马上引爆了微博。微博中针对偶遇节的报道大多是针对广告语的使用是否合适,而进行的褒贬评论。一部分民众表示非常愤怒,认为公然提出“艳遇”这样的宣传语太恶俗,得到很多网友的认同,纷纷进行批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创新旅游发展,不应该曲解艳遇的含义。大家唇枪舌战、争论不休,其中不乏言语激烈,盲目跟风,对事情以偏盖全,不甚了解,或者一时感情冲动之人。截至29日17时,#凤凰偶遇节#、#偶遇节#、#凤凰古城偶遇节#三个话题共引发网友49.1万的阅读量和1844次话题讨论。
微信全方关注事件 细节评论都有报道
与微博的情感强烈、爱憎分明、激烈论战不同,微信的信息传播情感更细腻多样。针对偶遇节,微信中文章篇幅一般都比微博内容要长,不仅关注了活动的开始和结局,同时也关注了偶遇节过程中的细节,对于偶遇节上的特色节目和感人细节都有播报,情感更理智丰富,让人对偶遇节有整体了解。另外,微信的评论文章较微博更为理性深刻,内容丰富、论证严密。相同的内容,微信中逐层深入、由浅入深的报道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微信中的文章数目很多,更多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件的是非曲直在详细的论证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