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8月12日讯(记者 李姝阳 实习生 李一凡)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的6.5级地震,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9度,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痛惜。那么,作为大城市的长沙如何防患于未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近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总规》)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日前,市地震局局长吴帅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戴中平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对新《总规》中的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解读。如果您对新《总规》有话要说,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333。
抗震减灾规划——
●中心城区整体抗震设防标准为按6度设防
●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按7度设防
●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实际有效用地面积按人均3平方米标准控制
解读:“地震烈度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吴帅介绍,“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按7度设防,对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其抗震能力更强。”据了解,近年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营盘路湘江隧道、地铁2号线等240多项重点工程已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抗震设防标准。
吴帅认为,应全面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要在城区建筑抗震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长沙已设立了烈士公园等4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将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十二五”期间长沙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系统,能监测到市内1.5级以上、周边地区3.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缩短至8分钟左右。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常规性地震应急演练,全面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措施。
市民反响: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长沙很多人都感觉到了震感。后来我们从《长沙晚报》上看到,长沙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我支持中心城区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建议地震局将全市的各级应急避难场所制成直观的地图免费发放给市民。 ——芙蓉区芙蓉苑小区居民徐雨生
人防规划——
●结合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人防骨干工程。中心城区修建两处人防指挥中心,指挥通信实现联网。
●人口在4万人以上的居住区,防空地下室项目要配套齐全。
●人防警报建设应按城市人口比例和建筑密度规划布局,每处覆盖半径500米。
解读:戴中平介绍,人防地下疏散干道是战时人员从城市中心向外疏散的重要通道,能有效地避免城市人口疏散时空袭造成的伤亡;战时物资运输通道能保证战时所需的物资快速运输、转移,减少空袭损害。城市地铁、隧道等地下交通干线、交通综合枢纽必须符合人民防空防护标准和要求。我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和南湖路过江隧道是兼顾人防要求修建的,战时可作为疏散干道。待2020年7条轨道交通线路实施完毕后,我市将有200多公里的人防疏散干道同步完成,人防疏散网络基本建成。
此外,我市还将结合新区开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的重点人防工程。杜花路人防工程就属此类。对于人口在4万人以上的居住区,因为人数和面积较大,在规划中要求人防工程要配套齐全。即除了修建必须的人员掩蔽工程以外,还要修建物资储备工程和区域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修建医疗救护工程。
市民反响:长沙多建几条地铁和几座地下商场,既能方便市民生活,又能起到防空的作用。天气热的时候,这些地方还是我们老百姓的纳凉好去处,地铁里可是比地面要凉快好多呢。 ——岳麓区金岭社区居民王强
(稿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作者:记者 李姝阳 实习生 李一凡)
(编辑:乐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