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政府正就一项“去商业化”新政征求意见:引导古城商户外迁、转移、升级,鼓励居民恢复真实的居住生活状态,不再从事商业经营。凤凰县政府介绍,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古城“商业过度开发”。凤凰古城内不从事商业活动,可获奖励。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市场泡沫,相关职能部门将对古城内房屋租金进行市场评估,属国有资产的,一律下调租金至评估价;合理引导其他房主,使房屋租金回归理性额度。
按照凤凰县涉旅行业转型计划,将对凤凰古城内不从事商业经营或经合法审批从事文化品位较高的商业经营挂牌保护的特色民居,依据建筑面积给予每栋每年不超过5万元的民居保护修缮费。对古城内依法建设和管理使用、且不从事商业经营的普通民居,每栋每年给予500元的房屋维修补助。同时,该文件还强调“鼓励居民将凤凰古城区内房屋恢复原来的居住生活状态,不再从事商业经营”。[详细]
4月27日和28日,记者再次探访凤凰古城,除能明显感受到游客整体数量的下降外,古城浓重的商业气氛仍然未见变淡的迹象。在采访中,一位游客说:“凤凰古城是一个被商业化武装到了牙齿的地方”。
从旅游开发之始到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向来以悠久的文化和优雅的民俗著称的凤凰古城变成了一座近乎“全民皆商”的小城。如今,在古城仅0.9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竟遍布着15家私营旅行社,400余家宾馆,500余家经营旅游产品的商店和68家酒吧,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古城核心区内几乎90%的房屋都被用作商业工具,就连上个厕所,也要被收取一到二元的费用,“如厕”成了这里一项很赚钱的买卖。
在凤凰收取148元门票的新政出台之后,随着散客数量的减少,一些状况有所改变,但过度开发带来的浓重的商业化氛围并未得到根本性控制。凤凰县在推出“门票新政”时,曾给出“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保护古城品牌”的解答,但如何突破这沉重的商业化“困局”?古城旅游将走向何方?都将成为未来凤凰古城旅游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按照凤凰县涉旅行业转型计划,将对凤凰古城内不从事商业经营或经合法审批从事文化品位较高的商业经营挂牌保护的特色民居,依据建筑面积给予每栋每年不超过5万元的民居保护修缮费。对古城内依法建设和管理使用、且不从事商业经营的普通民居,每栋每年给予500元的房屋维修补助。同时,该文件还强调“鼓励居民将凤凰古城区内房屋恢复原来的居住生活状态,不再从事商业经营”。
为了对古城内商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还将专门在古城内的民俗园里,建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鼓励古城内现有涉旅行业经营者迁入购物中心;凡自愿迁入者,可免一年房租,并依法享受2年内按其应缴税费的留县部分给予奖励的政策扶持。
凤凰县政府认为,由于部分经营者对假日经济的认识误区,旅游人次逐年递增造成兴旺假象,导致产业过剩,客栈店铺租金虚高,正常生意无法支撑,形成租金与转让费恶性循环的经济隐患。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规范,将会危及古城的保护和文化生态传承。为此,凤凰县政府将通过政策性的手段来引导古城内房价。
新京报:凤凰去商业化别先拿居民开刀
 
凤凰古城的“圈城收费”,在各界的质疑中,还没个是非定论,当地政府又要推出“去商业化”的新政。“去商业化”听起来是个好事,可把古城圈起交给公司经营,且政府在其中占相当股份,这是专家眼里最不可取的“商业化”。凤凰地方政府不先反思自身行为,倒惦记居民的那点小生意,让人大跌眼镜。
凤凰困局:中国旅游“去商业化”的艰难标本
 
在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看来,“凤凰困局”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份艰难样本——景区商业化潮流盛行多年愈演愈烈,文化保护岌岌可危,外来资本的强势介入与长期驻扎,让政府对整个旅游业态失去控制,导致“去商业化”的过程积重难返。
周玲强认为,“去商业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地方政府努力进行业态调整,不能让商业文化驱逐原生态文化。地方政府在商业布局上,要建立很好的规划,通过“看得见的手”去进行调节,其中包括资源调配与重新规划,对经营活动梳理和规范,从而达到多方利益的“再平衡”。
凤凰古城:“去商业化”很难 但还是要做下去
 
“景区‘商业化’过程很快,但‘去商业化’一定非常漫长。对凤凰来说,5年如果能完成,就是一个很大奇迹。文化得到传承,风貌得到保护,古城氛围不吵闹也不冷清,这是理想化状态。很难,但还是要做下去。”蔡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