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洪江古商城的光洋声和唱戏声早已悄然远去

A-A+2013年3月1日远方网评论

高椅古民居之春 作者:范洪高椅古民居之春 作者:范洪

  醉月楼里,书香如兰

  洪江古商城的光洋声和唱戏声早已悄然远去,高椅古民居的书香如兰却一直在空气中弥漫。

  在高椅穿梭,古风清韵到处流淌。家家的门枋上有或“关西门弟”或“耕读传家”或“清白家风”题字,据说,杨姓祖先东汉杨震博览经籍,领袖群儒,在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他一生刚直廉正,告诫后辈要“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所以后世的杨氏子孙都在大门上题上祖训。

巫水边 作者:范洪巫水边 作者:范洪

  高椅人时时不忘耕读传家。在小小的村寨曾经有五座学堂。我们今天看到的还有“清白堂”,是普普通通的两层楼房。清嘉庆年间,屋主贡生杨盛文把它改为学堂,3年后,3个儿子都考取功名,当时的湖广教谕赐“名魁三楚”的匾额以彰教风,再过3年,杨盛文的3个侄儿子又同时进学,又得了“美尽东南”的匾额。于是村子里的学童都被送来读书,共154人考取功名。湖广学政又赠“百年树人”的匾额。清代一叫杨秉章的人为此写了一首诗“清清白白一书堂,多士藏修国有光。朝夕功夫何处下,唐诗晋字汉文章。”

历史的一角 作者:风过的午后历史的一角 作者:风过的午后

  书香的浸润使高椅人的生活变得雅致起来。至今村里还保存有曾经供文人吟诗作赋的“醉月楼”。古今诗联在这里也随处可见。巫水码头边的两根大柱上是“四壁云山合画意,一江烟雨富诗情”。牌坊上是“传家诗礼声名远,继世簪缨德泽长”。一青花瓷镶的门联“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竟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汪守和的手迹。

  “一村几座读书堂,为国储才族有光。苦读寒窗人不寐,五更犹听诵文章”。对文化学习的重视,使高椅不同于别处的埋头耕作,使高椅代代出人才。明清时期,出了有功名的文武人才293人。民国时期,会同县总共出了10个大学生,4个在高椅。现在全村有大中专毕业生180余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人。

袅袅炊烟 作者:夕颜 袅袅炊烟 作者:夕颜

  种菊东篱下,悠然对巫水

  有人在菜园里挥汗如雨,也有人坐在门前晒太阳打闲讲,还有老人在五通庙里下棋拉二胡。高椅人想劳作时劳作,想休息时休息,想娱乐时娱乐,一切自己作主,过着令人羡慕的闲淡生活。

  但高椅人有两样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四月初八要吃黑米饭,九月二十八要演傩堂戏。黑米饭是用一种叫满坡香的树叶榨汁,去煮糯米,煮熟就变成了黑米饭。四月初八这一天,一定要做黑米饭,备办酒肉,将出嫁的姑娘请回来做客。这习俗后面是一个杨九妹救杨八哥的传奇故事。走到上寨,我们竟然见到三五个妇女在做黑米饭,清香飘满了院子。原来,这是特意做给外来的游客尝鲜的。

  九月二十八的傩堂戏在高椅流传已有两百多年了,起源于驱邪酬神、消灾纳福的原始歌舞,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在高椅,我们看到了200多年前的傩堂戏面具和画满了各路神仙的五米长的“绿”。听说我们想看傩堂戏,高椅人还兴高采烈地给我们来了一段《和神》。九月二十八这天,他们要在五通庙演上三天三夜。

带有徽派民居风格的封火墙带有徽派民居风格的封火墙

  在高椅闲逛,这家的女主人拿出煮熟的板栗和清甜的柚子招待你,那家的男主人请你坐高脚火塘,要割下火塘上薰得喷香的腊肉招待你。吃饭时,他们要你放心吃:我们的田里菜园里是从来不打农药的!

  在高椅,动物们也过着无比幸福的生活。鸭子们由主人送到山那边田里吃最新鲜的谷子,牛一年四季都悠闲地在山上吃草,只有春耕时或冬天才牵回家。狗呢,清晨和傍晚,我都见到它在河边照镜子,撩拨小船上歇息的鸬鹚。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作者:范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作者:范洪

  在高椅徜徉,在高椅寻觅。

  其实,杨姓先祖的124年又算得了什么呢?许许多多人,从东晋找到如今,寻寻觅觅,1600年的岁月,只为找到心中的桃花源。

  1600年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寻找,寻找失落了的伊甸园。

  离开高椅,那些傲霜的鲜花、门窗上的花、太师椅上的花、墙上彩绘的花竟一齐开在我的梦境里,那么鲜艳,那么灿烂。(文字作者:易禹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