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今年力争“全覆盖”
风景名胜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引发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诸多矛盾。上世纪90年代,南岳衡山被中央领导批评,要求“重新规划、重整河山”;武陵源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提出黄牌警告,引发了世人的关注和思考。
《报告》对这一话题并未回避,而是明确指出:受利益驱动,风景名胜区的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迹象不断加深,掠夺式开发时有发生,“黄金周”等特殊时期超容量接待现象普遍,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工作的首要问题应该是保护,保护是最大的政绩,一定要把保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今年1月17日召开的全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工作会议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推动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全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覆盖”,2015年核心景区详细规划达到70%,为此该厅还与各市州风景名胜主管部门签订了责任状。
宁艳芳透露,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建设,今年还将启动全省风景名胜区清洁能源、环保交通、门禁系统、遥感动态监测、标识标牌系统规范建设专项工作,并选择1至2处风景名胜区启动试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果。
2030年,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湖南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建设“绿色湖南”,为我省风景名胜区建设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报告》提出,加快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到2015年争取实现国家遗产4至5处,国家级风景区23至24处,省级风景区数量50处左右。
《报告》还着眼长远,提出到2030年,以潇湘胜景为载体、湖湘文化为内涵、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为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为支撑,构建完整的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体到发展数据上,使风景名胜区数量达到110处左右,总面积11500余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40%。其中,世界遗产达4至5处,国家遗产8至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0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