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资讯>正文

苗族洞葬 悲壮而神秘

A-A+2013年1月18日黄河新闻网评论

  【苗族 洞葬】苗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这个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正是历史的原因,苗族的文化在外人看来有时不免显得悲壮而神秘。

  洞葬习俗,至今在民俗和历史学家眼中还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迷。苗族最早居住富饶发达的黄河流域,因他们的祖先神农氏战争失败,被迫迁居贵州大山迷林中。苗族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故土,洞葬其实只是一种对先人灵柩的暂时存放,希冀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叶落归根,入土为安。

  在贵州黔南山区有个溶洞,叫梅洞,里面放有四百来具不同时期的棺材,是贵州最大的苗族洞葬,从棺木间穿行进去,不时见到朽坏的棺木和还未风化的尸骨,地上还有一些破碎的瓦罐之类的容器。棺材摆放各异,一律头向北面入口,均固定在两个或三个“井”字架上,六根柱子三个“井”字架支撑的棺材为男性,四根柱子两个“井”架支撑的棺材为女性。

  棺木有平板平头和鼓型雄头之分,其大小因亡者的体型而定。平板平头棺为明代,凸型雄头棺为清代。平板平头型棺木制作粗糙,鼓型雄头棺木多为杉木本色,洞里面的棺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最晚的一具也是在清末。

  洞里面安放的全是山下面村庄吴姓苗族的先祖,每逢清明他们都要上来祭祀自己的先祖。借着火把往里走,空旷的洞里面全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洞中央右侧有一个天然的小洞穴,是当年苗王躲避外敌时的临时会客厅,小洞穴里面还有一个小洞穴,是苗王寝宫。

  在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苗族同胞都要在洞外举行庄重的杀牛祭祖仪式,在宽敞的洞内大厅举行别具一格的跳洞,村寨的建筑至今还保留着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