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捶万打的艺术品
和善异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光亮的合金制品或流水在线的铜制品,忽略了手打铜器的诸多好处。其实,手打的铜器该厚的地方厚,该薄的地方薄,而且没有焊接,好几代人都用不坏,远比流水在线的实用。就工艺而言,手打的铜器更像一件件工艺品,每一个都跟另一个不一样,不似流水在线的那样千篇一律。他指其中的一个茶壶说,这个茶壶至少经过1万锤的手工捶打。
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广东人很喜欢和善异的产品,光是来自广东的订单就占总销量的30%。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几个来自广东的90后走了进来,其中一个说,“前年就看上了,今天是专门过来买的”。当我问他们有没有买别的纪念品的时候,他们说,“没甚么好买的,满大街都一样,进三家店后就不想再进了”。
弟弟和善均的店铺在白沙古镇,他打制的“焚香三事”日前被深圳买主以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走。尽管如此,他对打铜的传承还是充满了忧虑,“纳西族传统的响铜工艺现在已经失传了。”
挑战头发丝的细度
1381年,朱元璋派30万两广、江浙一带的大军进攻云南,之后命他们就地屯守,并将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当地。从此,粗犷的纳西族刺绣中兼有了苏绣的细腻,成为多民族融合下的一支工艺奇葩。
一根线的十六分之一绣眼睛
在白沙锦绣艺术院,我们见到了有30年绣龄的国家级工艺大师莫美艳,她说,纳西民族绣以粗犷的乱针、挑针为主,主要绣环境,而苏绣则以平针、直针为主,主要绣人物。“一般说来,一根线相当于三根头发的粗细。绣人物的皮肤,要用一根线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绣眼睛时要用八分之一到十六分之一,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绣出十六分之一到三十二分之一的细度。”
艺术院院长徐云奎是一位版画家,30年前当知青时从老家江苏来到丽江,特别钟爱这种集苏绣与民族绣于一体的纳西刺绣,2001年,他办起这个艺术院,聘请了4个国家级刺绣大师和10位刺绣老师,通过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这种工艺。
不过,“从事纳西族刺绣条件艰苦,大城市来的都不愿意干,而当地的年轻人宁愿去酒吧打工赚快钱。因为要想成为大师至少要十年以上,还得看有没有艺术天分”。
艺术院设有专门的刺绣和版画展示区,并代卖当地农民的刺绣作品。艺术院每卖一幅刺绣作品,都会把其中5%的收入捐给当地的希望小学。
泡进柔软时光
酒吧是丽江的一大文化景观,丽江的酒吧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有民族歌舞表演的演艺吧,分布在新华街两侧,即所谓的酒吧一条街,这里也是古城租金最高的地段。另一种是有歌手或乐队演唱的清吧(或称火塘吧),散布在古城的各个角落,以五一街较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