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博士回了古村
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算起,小埠古村已经建立有五百多年。从现在保存下来的50余幢明、清古民居中,可以看到典型徽派建筑的特色——封火墙,显示了小埠古村先人移民的来源。
漫游在小埠古村,可以看到戏台、茶馆、书院、祠堂、寺庙、庵堂、古墓、凉亭、驿道、字纸塔、古井、花桥、百步七孔桥等建筑。进入一座建筑内,甚至还有大户人家待嫁小姐的闺房阁楼保存至今。村子里随处可见颇有年月的举人碑、拴马石等古迹遗物,默默诉说着小埠古村先人曾经的荣耀和起居生活。
小埠村民介绍,古村有“寨岭晓望”、“龙泉古庙”、“龙潭拥翠”、“塔立仁和”、“井秀花桥”、“深巷民俗”、“古墓垂青”、“老槐送客”等小埠八景。部分损毁,部分修复重建。
现在的小埠,古民居内有画家开的茶馆,门前翠竹掩映,室内古意盎然,印花门帘、野花、水草、鱼缸,可就着菊花喝茶。村前,有池塘,沟渠里有一尺来长的鱼快活地游来游去。湖心小岛有“秋水居”及农家乐,周末常有附近城里人来此休闲娱乐。湖边栽满木芙蓉,不时有野鸭滑水,白鹭飞过。
和一些荒废的或者单纯旅游开发的古村不同,因为新农村建设,小埠成了一座“活着”的古村。耕读是古村的传统, “崇圣书院”里有农村免费幼儿园,老师还把《三字经》、《弟子规》编了歌舞教给孩子们。
这些,都因为小埠村中出了一名生态学博士,外出经商多年,看到家乡破败,于是回乡投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开发。在村中见到这位邓辅唐博士,他说要从三方面建设小埠新农村:设施建设塑造基础条件、产业扶持引导长远发展、文化传承延续古村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