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酒、慢时光:袅袅炊烟如诗似画
“噼里啪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顺着声音找过去,穿过“杨松国宅”堂屋的通廊,撞见一近三十岁的少妇端着托盘忙出忙进。见我们几个“不速之客”,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吃碗汤圆。
这家的宅子是村里最古老的一座,枫木屋。一进院子,嗬,满满一堂屋的人,院子里也坐满了人。原来这家的崽崽刚满月,我们正好赶上他的“三周酒”。年轻的姑娘们穿着苗族的藏蓝长裙花马褂,在笑声中不时结伴进出院落,老男人们腰际上都围着一件厚厚的棉袍,坐在老树下抽着旱烟,嫂子们系着围裙招呼客人们。灶台也摆在院子里,正烧着火,鸡鸭鱼肉啥都有,满满一桌子,一院子的菜香。
在清溪,一家有喜事,就家家有喜事,一家放鞭炮,家家有回声。谁家娶媳妇,嫁闺女,办满月,头一天晚上,家家都去人,问一问东西准备齐全没有,钱够不够用,还要不要帮忙。
“吃汤圆咯”,一声脆甜的吆喝,大家都放下手中的事,端着碗吃起来。这是村子里的规矩,要先吃碗汤圆,才上酒席。我们也分到一碗,花生馅的,甜而不腻。招呼完我们,少妇抱着“男主角”出来了,一圈人立马围了过去,这里捏捏,那里掐掐,崽崽也不认生,冲着每个人乐。
吃过汤圆,抹抹嘴心满意足地继续在村里游荡。走过一道巷子,拐弯处又是一条小巷。但是不管走到哪里,抬头望天,天都蓝得像洗过似的。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樟树、柚子树、橘树等。不知哪家的白杨伸出墙外,嫩绿的叶子在春阳下闪光。
一路东瞅西看,我们被一个院落外墙上的“福”字吸引住,探头朝里看,墙角斜立着几捆用树藤捆绑着的柴火,一些老人在晒太阳。那凳子有意思,中间挖空烧着炭火,当地称为“火桶”。村妇在二楼平台上晒起了地瓜,脸在阳光下晒得红红的。几个稍大点的孩子在屋外打闹,村妇呵斥,让他们小心莫掉入这冬天的溪水里去,几个孩子不听话,她扭动着身子下楼去追,孩子们“倏地”钻入另一家宅院里,留下一串嘻嘻的笑声。
傍晚,炊烟升起,孩子们追逐着,打闹着,笑声哭声奏成晚饭前的交响曲。夜深,明月遥望如镜,隐隐约约映着村子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