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蒋凯)“器官有用的,全部拿去;遗体可以用去解剖教学;最后的骨灰,可以栽一棵树。”昨日,82岁的长沙老兵朱大爷(应本人要求隐去姓名)与湘雅医学院形态学教研室签订遗体捐赠协议。他告诉记者,早在十几年前他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愿望,也得到了老伴和孩子的支持。
10多天前,朱大爷因慢阻肺住进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虽然年过八旬,听力明显下降,但他的思维仍然十分清晰,对于为何想要捐献遗体,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去世了也能做点贡献。朱大爷曾是长沙某国营企业的干部,还曾参军20多年。他说,如今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但每想起这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才换来的,他便十分感慨:“我比这些牺牲的人幸福,享受了几十年的好日子,更应该多做点奉献。”
“其实10多年前,我就想过要捐献遗体。”朱大爷说,他曾和老伴讨论以何种方式离开世界这个话题时,均想到要捐献遗体。当两人将想法告诉远在国外的女儿时,女儿也同意了。
据该院干部医疗中心主任涂秋云介绍,朱大爷年事已高,器官组织已不适宜移植,将来他捐赠的遗体或将主要用于教学研究使用。
据湘雅医学院形态学教研室负责人介绍,以该校为例,按照正常教学要求,应是两名学生配一具遗体进行研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与遗体的比例大约是10︰1,遗体的短缺是制约国内医学教学发展的一块短板。该负责人说,虽然近10年来,登记要求捐献遗体的人将近1000人,但实际情况是,从1998年到现在仅增加100多具主动捐献的遗体,其中子女、亲属的反对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分享到:
315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曝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