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缺乏统一的急救中心,急救号码五花八门,患者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20”面临的尴尬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金玉 史学慧

  “120”是国家规定的医疗急救电话,这已妇孺皆知,它的设置是为了让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抵达事发现场,准确、合理、快速地对急症伤病员实施急救。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省不少市、县(市)依然未建立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120”急救号码仅为某一家医院使用,其他医院无序竞争,这种状态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使一些需要急救的伤病员不能得到及时、就近的救治,严重影响“120”发挥应有的作用。

  急救号码混乱 市民无所适从

  近日,醴陵市多名政协委员向媒体反映说,醴陵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718个,其中省级医院1个,县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49个,村卫生室571个,民营医院及私人诊所97个。由于该市没有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急救号码混乱,医院各自为政。市中医院是“120”,湘东医院急救电话是“23999”,市妇幼及一些民营医院也都有自己的急救电话。

  这种无人统一调度的状况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年前,该市白兔潭镇发生一起摩托车侧翻事故,伤者因外伤流血不止,人们拨打“120”求救,可该市“120”接电话的是市中医院,市中医院接诊后在路况较好的条件下至少30分钟才能到达事故现场,伤病员除了苦等别无他法。其实,白兔潭医院就在几公里外,完全可以早点实施急救,但由于在场人员没人知道该院的急救电话,结果耽误了伤员的救治时间。

  另外,作为一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县级市,城区面积小,而各乡镇辐射面积大,大部分市民在突遇紧急事故时,通常会不知所措同时拨打“23999”和“120”等急救电话,而各医院之间目前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往往同一事件两家甚至多家医院同时出诊,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一名政协委员告诉记者,他和一些来自不同医院的政协委员曾多次向政府建议在该市成立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规范院前急救模式,但不知何故,现状一直没有改观 。

  “救命线”的背后有利益驱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2月1日起施行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管理。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

  醴陵市为何没有行动?该市卫计局一名负责人对此不愿多谈,只说是有历史遗留原因,解决起来不容易。如何整合,还在调研中。对此,一名政协委员却一针见血地说,主要是因为湘东医院是省级医院,中医院是地方医院,市卫计局是“不想肥水落入外人田”。

  醴陵市中医院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120”急救电话是2003年设在该院的,该院付出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致力于提高急救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醴陵市拨“120”就是选择中医院。这名负责人也承认,在社会急救医疗市场化的今天,中医院确实占了先机,拥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急救电话,就意味着拥有固定的病人客户源。但“120”就像中医院养大的孩子,要与人共享,确实心里有些舍不得。

  记者参观了市中医院的“120”急救指挥中心,该中心集呼救、通信、指挥、调度、信息为一体,电子地图上可以精准地定位病人呼救的地点,救护车行驶的路线以及随时视频救护车里状况,这些先进的、高科技的设施大大加速了该院急救反应能力,能方便、快速、有效、系统救治患者。据了解,去年政府也在此投资了200多万元。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先进的急救指挥中心,却只为一家医院所用。

  “120”真正成为急救患者连接医院的“救命线”

  记者从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我省目前不少市、县(市)都尚未建立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导致院前急救问题重重。这不仅仅是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各家医院为了自身利益,不管急救路程(急救半径)的远近,所患何疾,皆把急救病人送往自己所属医院,无法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即使在省会长沙,“120”急救暂时也没有做到统一调度,科学急救。如果居民在河西打“120”,就是湘雅三医院出车急救。一旦碰上急救病人多,救护车安排不过来的情况,也没有统一的指挥中心随时调度别的医院参与,伤病员只能苦苦等待,很容易耽误救治。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位负责同志说,其实,目前各地建立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都不成问题,他们也就此问题多次提出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有关地方和部门的重视。

  建立完善科学的急救指挥中心,不但可以做好院前急救,还能满足人们转诊、转运的需求,破解“天价救护车”、“黑救护车”的困局。只有这样,“120”才能真正成为急症患者连接医院的“救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