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ICT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暨白皮书发布会”上隆重发布,这是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三次正式发布,也是中国工业百强区首次发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彰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基本延续2016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对各县(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同时,首次对城市经济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各市辖区的工业竞争力展开评价。
百强县(市)GDP占全国GDP的比重约11.5%,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约17%,构成了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县域工业发展基础、运行绩效或发展活力较好的良好示范。
从数量分布看,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7个省(自治区),苏鲁浙等经济大省继续领跑,江苏24个,山东21个,浙江15个,河南10个,福建7个,内蒙古5个,湖南4个,湖北3个,广东、河北各2个,陕西、贵州、江西,宁夏,新疆、辽宁、安徽各1个。十强依次是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慈溪市、晋江市、太仓市、宜兴市、龙口市和宁乡市。四强排名基本稳定,连续三年居前四名,排名变化不超过1;慈溪市排名继续提升,进入五强;宜兴市、宁乡市首次跻身十强;准格尔旗、广饶县继神木市和瓦房店市于2016年退出十强后,2017年也退出十强。
从动态变化看,苏浙鲁豫百强县(市)数量和排名同步提升。从数量分布看,苏鲁浙百强县(市)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前三甲,2017年合计新增5个,达到60个;河南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10个。从三年位次变化看,排名持续上升的50个县(市)中四省合计达到79个,占全部持续上升县(市)的78%。特别是江苏的苏中苏北上升势头明显,连续上升的县(市)达到13个。上升较快的县(市)基本呈现出增速稳定、利润和投资增长较好的特点,部分县(市)投资拉动效果显著。石化、煤炭等资源依赖型县(市)排名下滑加快。受石化、煤炭、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影响,部分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的县(市)工业增加值、利润和投资出现较大下滑,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滑或连年持续下滑。
从横向比较看,基础条件方面,东部工业大县最多,中部追赶步伐加快。东部百强县(市)人均GDP超过10万的有19个,工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的有10个,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城融合加快,但工业规模增长放缓,工业经济占比继续降低;中部县(市)规模和结构优势不突出,但追赶势头明显。运行绩效方面,东部绿色绩效较好,西部劳动资本绩效显著。西部百强县(市)劳产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相对最高,如乌审旗、库尔勒市、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县(市)工业劳产率均值超过100万元/人,远超东中部均值。发展活力方面,东部创新最为活跃,中部投资活力总体较强。东部县(市)包揽发展指数前20名,中部百强县(市)平均工业投资额高达315亿元,分别比东、西部百强县(市)均值高44亿元和38亿元。总体上,东部百强县(市)三大支柱发展较为均衡,中西部百强县(市)发展活力短板凸显。
工业百强县(市)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百强格局调整加快,质量效益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百强县(市)11进11出。一方面,章丘、垦利因为撤县设区退出百强;另一方面由于工业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工业规模较大但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缓慢的东北县(市)和资源依赖型县(市)退出,而另一些规模略小,但增长势头好、经济和绿色绩效显著,同时发展活力强的中东部县(市)入围。二是发展速度快后劲强,成为工业运行稳定器和缓冲器。85%的百强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入选百强县的89个县(市)工业投资额合计增长17.3%,其中一半以上的县域投资增速超过20%。三是发展动能分化显著,区域不平衡格局进一步扩大。东部创新驱动优势明显,中部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西部仍以依靠要素驱动为主。东部县(市)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能力强劲,江苏、山东等省百强县(市)数量和排名同步提高。中西部县域之间资源禀赋趋同,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湖北、陕西、内蒙古、新疆、宁夏工业竞争力最强的县(市)均为资源型城市,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四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初显。一方面,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等发达县(市)调整转型起步早,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40%以上,拉动作用显著,对工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新郑、邳州、启东、靖江、宜都等县(市)提速与转型并举,不断加大资本、人力与创新投入,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加快,工业质量稳步提高,竞争力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部分资源型县(市)新旧动能接续不足,结构调整任务繁重。五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带作用显现。长江经济带地区百强县(市)占比达34%,进入50强的县(市)共计18个,2017年11个新进工业百强县(市)有6个位于长江经济带。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县域经济面临的形式更复杂。县(市)应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承载能力,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培育特色化、专业化、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一是要创新驱动,引领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要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工业融入区域经济圈。三是要数据提速,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分享大数据红利。四是要投资保障,解决制约县域工业发展资金掣肘。五是要因地制宜,引导县域工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此外,2017年首次评价的工业百强区分布于16个省(自治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其中,江苏25个,广东18个,山东12个,浙江10个,四省合计65个。此外,湖南、四川各6个,湖北5个,福建4个,陕西3个,内蒙古、安徽、广西、辽宁各2个,河北、江西、云南各1个。十强依次是南山区、新龙岗区、顺德区、武进区、南海区、江宁区、黄岛区、新区(无锡)、新宝安区和黄埔区。工业百强区发展呈现工业规模继续扩大、工业增速有所放缓,新旧动能转换趋势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壮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创新能力有待于提升等特点。
附表1 2017年工业百强县(市)名单
[来源:中国信通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