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您觉得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陈建明:博物馆区别于其他任何公共文化机构,在于它通过“物”的收藏和研究,从事教育和文化服务。博物馆的社会分工,就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搜集、研究物证。

  记者: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发展很快。在您看来,还存在什么问题?

  陈建明:过去,国内博物馆过分强调“物”的收藏,忽略了举办展览,忽略了观众喜好。很长一段时间,就停留在我是一个收藏、科研机构这样的认知和发展阶段。这是国内和国外博物馆的时代性差距。

  如今,博物馆由单纯科研机构变成大众化的科普机构,成了文化综合体或者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如卢浮宫,大众可以看展览、听讲座、看演出,甚至吃午餐、买东西。

  由 于国内博物馆没有赶上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没有为公众提供配套服务,打造生活空间,所以有老百姓不知道博物馆是干什么的。坦率地说,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到今 天,仍然有很多城市的博物馆,明明就在老百姓眼皮底下,可是老百姓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因为关起门来搞研究,没让老百姓知道做了什么,也没有千方百计吸引老 百姓进来。

  记者:在国外,博物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陈建明:国外博物馆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门类齐全,从自然类、科技类,到历史类、艺术类等,为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服务。这是他们比我们能吸引更多人的重要原因。

  这些年,国内的博物馆做了很多努力,但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博物馆数量不多,类型单一。在体制机制、办馆理念上,与国外博物馆观众导向、服务导向不同,国内博物馆办展还存在以专家、领导的喜好为导向的现象。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