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汉王陵保卫多艰
“有一个公司交了4亿元,有5个公司在里面做开发。现在发现了古墓,地方政府在做他们的工作,他们也同意和理解,但还没达成一个方案”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傅天明 | 湖南长沙报道
长沙湘江西岸有一座古城,“北津城”。城墙长约1700米。历经沧海桑田的千年之变后,如今“北津城”只留残骸。
2013年5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此看到,“北津城”仅有一段土建古城墙若隐若现。而从这里放眼四望,“北津城”以东是北去的湘江,当年的长沙国王及王室成员则归隐于西边或南边的绵绵山脉。
据考古学者研究,在“北津城”的西、南方向,现已发现的长沙国王陵墓群可分为4个片区:谷山片区,望城县戴公庙片区,岳麓区咸嘉湖片区,以及天马山片区。
居中扼住4个王陵墓群的“北津城”,历史上正是守护王陵的戍城。长沙文物部门曾在“北津城”里发现了兵器,并证实历史上驻有陵邑。
“陵邑就是守陵的官员,陵园长就是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面积小,但很重要。他们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既有他们的城,还有武器库、军事训练机制的迹象。”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北津城”由此成为进入长沙悠悠历史的一把钥匙:两千多年前,王族的卫士在这里戍守王陵;两千年之后,现代职业盗墓人依旧未停止对于王陵的窥伺。
长沙国
此次本刊在长沙探寻汉王陵时,发现一些汉王陵墓因年代久远,已从山体中隐去,后世的新墓遍覆其上。
若非因为盗墓者掘地三尺,这些古王陵或许将被遗忘在荒郊野岭。事实上,汉王陵几乎与汉长沙国的历史一样,少有对其了解者。
汉长沙王陵的主人均来自汉长沙国。长沙国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定都于临湘(今长沙),但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南方诸侯国,一直鲜被外界知晓,除了其起止年代和数代国王名号,很难从史书中寻找到“长沙国”的痕迹,可考资料甚少。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对部分汉王陵展开抢救性开挖后,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逐渐被拨开神秘外衣。而近年汉长沙国王(后)陵被开挖,出土的精美文物、丰富史料,进一步还原了历史,汉长沙国的身影也渐渐清晰。
“我们国家在汉、唐时期,是世界上的大帝国。有英国学者研究,当时大汉帝国的经济财富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而大汉直属区域为七个郡国(诸侯国),其中就数长沙国地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曹凛作为湖南人,如今提及汉长沙国的辉煌,不由感慨。据他介绍,汉长沙国辖今湖南全境,以及黔、赣、桂、粤等省各一部分,其为大汉帝国开国七大诸侯国之一,这一地位的取得则与汉朝时局密切相关。
汉长沙分为两段,吴姓和刘姓。曹凛介绍,因为吴姓中的吴著没有男孩,断了后,后面接续者为刘发,即定王。
“当时在他手里的长沙国表面上很大,实际上不大,到当朝皇帝祝寿时,子女们都表演节目,他就一直放不开。皇帝问怎么放不开?他便说,地域太小放不开。皇帝后来明白了他的意思,给他又划分了两个郡。”
曹凛说,汉天子对长沙国是非常厚看的。1993年,挖掘了一个渔阳墓,墓里面就发现了陛下赐物,墓室主人是一位王后,后有学者研究认为是汉文帝的姐姐或者妹妹,嫁给了长沙王。而这些墓室都是“黄肠题凑”葬制。
当时的形势是,南粤国欲图独立,汉中央政权需用长沙国来制衡南粤国。“南边的政权就是长沙国,没有这个王国,东南就不会那么稳定,当时有了一个主心骨,形成了这个格局,老百姓才能休养生息,安定地生活。”
曹凛说,在和平年代,长沙国与南粤国可以做贸易,关系不好的时候,则发动战争。史料记载,马王堆汉墓辛追的儿子即参与过这样的战争。
汉长沙国历时200多年,先后由13代共14个王统治。其中,吴氏长沙国历经5代5王,刘氏长沙国,历经8代9王。
长沙国就这样从一级地方政权,崛起为汉帝国的南方王国,然后凭借中心地位登峰中国历史舞台,并由此开创出灿烂辉煌的王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