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扮成“流浪汉”蹲在路边
三湘都市报记者自称暗访时,被3名救助站工作人员殴打。长沙救助站否认打人。当事双方各执一词,网上关于此事的看法不一。到底是记者钓鱼采访?还是执法者在撒谎?……
真相一时扑朔迷离。
基本陈述
据《三湘都市报》“暗访救助站”原文:1月8日晚上,在被警察送到长沙救助站后,救助站工作人员满面寒霜地问“你叫什么?住哪里?”扮作聋哑流浪者的记者未作答,工作人员音调渐高。“这时,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冲上前来,绕到记者背后,将记者双手死死束缚。紧接着,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冲上前来,死死地摁住记者。”
眼见殴打可能升级,记者呼救:“救助站不能打人的,救助站不能打人的……” 一工作人员一边说:“不打你,不打你”,一边却突然将记者重重地绊倒在地板上。随后,两名工作人员将趴在地上的记者双脚死死摁住,瞬间,记者无法动弹,呼吸困难。
争论一
戴鹏是否情绪激动?
记者的陈述遭到救助站的否认。1月9日下午,长沙救助站称,戴鹏当时情绪很激动在大厅走来走去,工作人员发现其裤口袋鼓囊得很大,又不说自己兜里是什么物品。因担心其携带的是危险品,出于保护在站的其他求助人员的情况下,上前制止可能发生的过激行为,才采取“约束措施”。工作人员否认出现“记者所描述的围殴、死缚双手,死摁双脚,膝盖顶头部等行为。”
但救助站的说法遭到戴鹏的强烈反对,“我没有情绪激动。”戴鹏说,他作为一个记者,扮作流浪汉进去就是想在里面待一天一夜,观察一下里面的情况,了解流浪汉不愿进救助站的原因,进去后一直等着救助站给安排个地方,“我怎么可能表现得情绪激动。”
至于救助站所说的“口袋里被弄得鼓鼓囊囊的”,戴鹏说,兜里有一支小录音笔,以冬天的衣服厚度来说,放在裤兜里不可能鼓鼓囊囊的。
争论二
必要约束还是暴力袭击?
是“打人”还是必要的“约束措施”?
昨日长沙市救助站在新浪进行微访谈时,也多次被网友问到这个问题。
长沙市救助站回应 :约束的措施和打的措施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根据《民函2012311》号文件,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求助人员的甄别,发现恶意求助,寻衅滋事的及时报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加强入站管理,及时做好安全检查,发现违禁物品一律没收,携带锐器一律代为保管,对情绪暴躁精神异常人员依法依规采取应对措施。
1月9日晚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戴鹏表示,那还不是打吗?据介绍,事发当晚,他到医院看伤,初步诊断结果是左脚软组织挫伤,继续观察轻微脑震荡。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戴鹏得知,他并没有按之前打算进行伤害鉴定。因为他目前“压力太大”已经选择暂时离开长沙,“救助站没有和我个人进行任何沟通道歉,而且网上有水军各种辱骂,我觉得压力很大。”
争论三
为何不让离开?
“暗访”原文:戴鹏遭到殴打后开口,表示不接受救助,但工作人员拒绝。一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想走?晚了!”
对此,长沙救助站表示,根据以往惯例,只有特殊对象(精神病人、智障人员、肢体残疾、未成年人等)才由民警护送到救助站,救助站工作人员需要与其家人或监护人联系确认,才能让其返回家乡。当时戴鹏由民警护送到救助站,而且一直不说话,情绪也很激动。当时工作人员怀疑他精神有问题,担心离开会出事。在与其家人沟通后确认具有正常行为能力才让离开。并没有说“现在想走?晚了!”
争论四
是否隐瞒了被捆老人的去向?
“暗访”原文:1月8日晚23点30分,另一路记者进入救助站接应戴鹏时,意外发现救助站大厅内,一名老年流浪男子被白色麻绳反捆着双手,捆在担架上。他使劲地想坐起来,但根本无能为力,最终只能半仰着身子,向记者呼救:放开我,放开我!当记者问他是否挨过打时,他点了点头,眼角涌出泪水。
长沙救助站一名李姓工作人员表示,这位老人姓李,51岁,广东人,因为在外面咬伤人有暴力倾向,被警察送来时就捆住,送到救助站后被送到精神病院医治。工作人员称,记者当时看到工作人员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并询问了老人要去哪里,而工作人员也告诉了记者老人将被送到精神病医院治疗,但是记者却报道老人不知所踪。
对于这种说法,戴鹏昨日下午表示,“我们根本没有问(老人去哪儿)”,他表示当晚再次去救助站的时带着录音笔,将会适时公布录音,救助站否认打人等细节都会被推翻。
争论五
救助站到底有无给棉衣?
“暗访”原文中的“记者手记”部分:“当坡子街派出所的民警将戴鹏送进长沙市救助站。没有嘘寒问暖,没有热饭热茶,没有御寒衣被”。
对此,救助站表示,戴鹏是警察送过来的,当时浑身衣服都湿了,保安赶紧拿着一件新棉衣给他穿上,当时监控录像里都有。
昨日记者向戴鹏求证时,他表示“根本不是”。他说在送他进救助站的好心市民多次要求下,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才给拿来棉袄。
昨天长沙救助站接受新浪微访谈时,预告访谈结束后会上传当天更详细的监控录像,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视频还没有发出来。
争论六
公布家庭电话是否侵犯隐私?
1月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长沙市救助站公布了戴鹏和父亲的录音,并说出其家庭固定电话。
当晚10点30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戴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你认为有必要吗?这涉嫌泄露他人隐私。”
长沙救助站昨晚在新浪的微访谈时表示,通报给新闻记者的号码是要新闻记者查实救助站已经和他家人进行了联系,并不是向社会公布。
多问一句
我们需要怎样的暗访?当事双方各有理解
对事件有争议的同时,记者的采访方式也引发争议,有网友提到“钓鱼采访”和暗访的区别。
戴鹏1月9日下午在新浪微访谈时,有网友问到,“各地均有记者卧底探访的例子,对于此种特殊的‘采访形式’,也存在不赞同的声音,请问你怎么看?”戴鹏表示,采访方式形态各异,但是他认为,一名记者想要真正采访到所需要的东西,必须融入到当时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那个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外人。
长沙救助站在1月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欢迎记者各种形式的暗访和对该事件进行调查,但是请按照程序来,否则可能造成误会。并称会完善和加强流程和程序。
昨晚记者追问救助站,“你们认为暗访应该怎么安照程序来?”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了他个人的理解:“可能是受助者来到救助站应该配合并遵循站里的工作流程。”
文/本报记者 高淑英 供图/CFP
(原标题:记者救助站被打上演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