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不添这个乱”
1959年出生的她成长于体制,成功于体制。
作为文革结束后第一批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倪萍于1979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三年后,她已经开始作为女主角出演电影,并在24岁时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1988年,倪萍作为嘉宾主持参加青岛电视台春节晚会,被中央电视台的女导演刘瑞琴发现,认为从镜头里看,这个女子很端庄,很会说话。
端庄,顾名思义:端平正直,庄严大方。“用那时候的话说很周正,没有邪气,工农兵形象。”很多年里,这也是倪萍身上最显著的标签。
倪萍因此被调入中央电视台,许多年后,她不只一次回忆当初,是“组织给安排到了这样一个众人瞩目的位置上”,“如果现在让我去竞争,让我去秀,去海选,我不一定能出来。”
她始终还记得,第一次到《综艺大观》办公室时,十余个编导,甚至没一个站起来迎接她,“她们都嫌我老,嫌我丑,一个导演还说,我的脸和门框一样黑”。
倪萍很快证明了她作为“业余”主持人的实力。出任《综艺大观》主持人一个多月后,她正式入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一上场便是13年。看似轻巧,但只有 内行人知道其中的不易。“倪萍往往一上台说话就一套一套的,听起来是即兴发挥,但实际哪怕只有两三分钟的串场,她也要很精细地准备。她从不敷衍。”一位了 解她的人说。
机遇和个人努力成就了她。“(央视主持人)这个职业给我很多,把我塑造成一个好人,然后我就顺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当然,我本来就是一个好人。一个人绝对不可能在众人面前长期的伪装。”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离开主持岗位的倪萍,在影视剧中依然是“好人形象”,从《美丽的大脚》到《月嫂》,再到最近刚刚获得长春电影节影后的《大太阳》,她仍在延续她曾经央视舞台上的形象内核。
但“好人形象”延伸到全国政协委员这个角色时,却似乎发生了偏转。在一些媒体报道里,她是一个“从不投反对票、不给政府添乱”的人,她把国家比作父 母,她形容这种感情是,“特别知道自己父母不容易,也知道父母的难处,当然也知道父母的缺点,但是在难处、优点、缺点当中,你还得体谅父母……”
她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政协委员。有人评论道。
“我可以接受批评。”倪萍说,“但在政协会议的讨论和发言中,我是最刺头的,我提的意见和建议也不少,这些都有文字记录,可以去查。”
2012年两会,因一句匆忙应付记者的话“你就当我是哑巴吧”,又有媒体给了她“哑巴代表”的称号,“事实上我每年都有好几个提案,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就已经连续提了两年。”
然而再提起这件事,她仍有些委屈,“有朋友说,对于那些胡编乱造、无中生有的报道和炒作,你是可以告他们的,你可以去打官司。我说,算了,不添这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