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流浪人员自称“候鸟” 接过棉被拒绝去救助站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2年10月18日08:11【评论0条】字号:T|T

  长沙市救助站带上物资主动救助,但“候鸟”们说自在惯了不想受拘束    为什么不去救助站?

  救助站我去过,不习惯。那里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人家单位都有制度呢!太不自由了。(很多“候鸟”跟老陈一样,常年漂泊在外,自在惯了,受不了那份拘束)

  ——老陈,山东人,长一脸络腮胡

  10月17日晚8点,载着棉被、方便面和矿泉水,救助车从长沙市救助站出发了。

  “带上物资,因为很多人是不愿意来救助站的。”长沙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朱高社说,“有的是在外面自由惯了,不愿意去救助站接受管理;有的职业乞丐在外面收入还可以;有的则是不想返乡。”对于流浪者的“拒绝”,他早已习惯。

  本报记者赵晶 长沙报道

  救助现场:接到新棉被称“还是有好心人的”

  “你是哪里人?吃东西了没?去救助站洗个澡、睡一觉好不好?”在芙蓉广场立交桥下,朱高社遇到了老林。

  “去睡几个晚上,但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啊,老家房子倒了,没地方回了。”老林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新棉被,连声道谢。“还是有好心人的。”老林指着垫在身下的一张塑料“床垫”说,这是去年冬天,一个老板开着车送来的。盖上新棉被,老林再一次安静地蜷缩。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捡废品,晚上7点多才回来,钱多就多吃点,钱少就少吃点,也算是自食其力。

  在立交桥下的另一侧,头尾相接摆着几个铺位,有点小热闹。他们看上去还不算衰老,有的甚至正当壮年。同样是露宿街头,但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理由。“什么都不为,就为这个自由。哪怕你给我十万八万。”

  但对救助站工作人员带来的棉被,他们没有拒绝。“有这个就行了,这就是最实在的东西。”一个自称来自黑龙江的男子说。

  救助困局:骗路费,有人曾一月换6个救助站

  “有的是真需要救助,像老年痴呆走失的,学生逃学跑出来的,或是发生了意外临时需要救助的,但比较少。”朱高社从事救助工作已有多年,对于流浪者的“拒绝”,他早已习惯。对于愿意接受帮助的流浪者,救助站可解决其临时生存困难,并帮助他们重返家园。

  “但有的流浪者,并不是要求救助。”开福区救助管理站的一位负责人说。“比如有的人,跑到芙蓉救助站,说自己是怀化的或是哪儿的,我们工作人员给他买了回家的车票,给了路费,他转身就把车票给退了,又到开福救助站,再拿一次车票和路费。”目前,长沙6个区都设有救助站,有的流浪者能一口气把6个站跑个遍。

  “你看他们晚上是睡在这里,但在白天,可能烟、酒、槟榔,没少一样。”走过一处地下通道,一个流浪者正把玩着手中的手机,屏幕的白光在昏暗的通道里显得格外刺眼。

  “火车站、步行街、橘子洲大桥下,还有一些立交桥底下。”朱高社说,这些地方都是流浪者常去的。“天冷和天热时,我们都会上街主动救助。”朱高社说,夏天温度高于35度,冬天温度低于5度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会一天上街3趟,上午、下午和晚上,搜救需要救助的人。发现他们时,先了解情况,劝导他们去救助站,如果不愿意,就提供一些物资。天热时是解暑的凉茶,矿泉水,天冷时是棉衣、棉被,还有充饥的方便面。

  去年,长沙市救助站救助各类人员超过2万人次,今年到此时,也已经达到了1万多人次。朱高社说,这些年来救助的人群中,精神病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也许是生活压力大,所以越来越多。”

  [救助站能提供哪些帮助]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救助站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一)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二)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三)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四)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五)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第十条规定,救助站不得向受助人员、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借口组织受助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流浪汉为何不愿去救助站]

  有媒体报道,不愿意走进救助站的有两类人:一是流浪乞讨者,二就是遇到困难的外来求职者,他们心态更复杂,对于尊严和“自由”,考虑更多。他们不愿意走进救助站的主要原因是怕断“财路”,怕被“遣返”。

  对此,长沙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也有认同。“有的是在外面自由惯了,不愿意去救助站接受管理。有的职业乞丐在外面收入还可以,有的是不想返乡。”

  水泥砖加木门板空置屋里老人过得自在  

  本报长沙讯  四块水泥砖、一块门板再加两块破棉絮,靠这些东西搭建的床老杨睡得很舒心。他在星沙公园旁边的空置废房住了5年,这里“厨房”、“厕所”、“卧室”样样齐全。“派出所、收容所、救助站我都没去过,我就愿意这么活着,自在。”他说。

  老杨是河南许昌人,今年70岁,一头乌黑长发让他有点艺术家的气质,看上去顶多50多岁,只是略微发白的胡子暴露了他的年龄。老杨说自己以前在河南一看守所工作,1999年来湖南后,由于身份证和户口都留在老家,一直没工作,靠捡破烂为生。在星沙公园旁边的空置的废房子里住了5年。

  记者赶到老杨家时,他正躺在床上睡觉。他的“家”十几个平方米左右,锅碗瓢盆和床都在一个房间,地上放着生火用的木材,灶上黑色铁桶就是“锅”,锅里正煮着绿豆;地上有两只塑料油桶,一只装着自来水,另一只装着半桶剁辣椒。墙角位置还堆放一些矿泉水瓶和废铜烂铁,老杨说把这些全部卖掉有百来块钱,可用上半个多月。

  见到记者,老杨立即起身,还从床上摸出一包“芙蓉”牌的香烟,他说除了老家还有亲戚外,自己没有其他亲人了。在这里住久了,也没有救助站或者派出所的人来找过他,他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那里做的饭菜不好吃。”记者黎棠

[上一页] [1] [2]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