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2012国庆黄金周湖南实时路况>正文

中秋节长沙出城车辆“井喷”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2012年10月1日08:52【评论0条】字号:T|T

中秋节长沙出城车辆“井喷”上午9点多,长沙市星沙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快速地为出行车辆发卡放行。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建议车主选择国省道错峰出行      9月30日是我国实施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第一天。上午9点多,长沙市星沙收费站入口出行的车辆虽然较多,由于交管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省各高速出入口车流量虽大,但通行时间缩短,出行顺畅。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中秋节长沙出城车辆“井喷”

  建议车主选择国省道错峰出行

  本报9月30日讯(记者 邓晶琎 通讯员 江钻)中秋佳节正逢全省高速公路实施小客车节假日免费通行第一天。记者从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获悉,从29日晚间起,全省高速公路车流量明显增长,其中长沙市30日7时至10时的出城车流量呈“井喷”,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

  记者上午8时在长永高速星沙收费站入口处看到,近百台车辆在收费道前排起了长队,等候发卡通行。为了加快通行速度,星沙收费站的全部7个收费道都已打开,并设置了小车专用通道,在各收费道前还另外增加了一位工作人员站在路边发卡。据介绍,全省高速公路主要收费站均增加了人工发卡,以避免拥堵现象。此外,主要收费站的ETC车道在10月7日24时前也将暂停使用,全部转为人工车道发卡。

  记者了解到,从30日凌晨至中午12点,全省高速公路运行基本平稳,沪昆高速潭邵段、长浏高速长永段、京港澳高速长潭段、长张高速长益段出现短暂交通拥堵,现已逐渐疏通。

  据预测,10月1日、2日还将迎来高速出行高峰,预计我省境内的京港澳高速主干道、沪昆高速主干道仍将车多、流量大。相关部门建议小车车主合理选择相对车流量较少的国道、省道错峰出行,理性出行。

  长假首日广铁客流创新高

  当日广铁开行临客63趟,送客122万人次,其中湖南境内44万人次

  本报9月30日讯(记者 陶海音 通讯员 袁建平 付薇)记者今天从广铁集团了解到,中秋国庆长假首日,广铁集团发送旅客122万人次,比去年国庆长假第一天(10月1日)增加5.3万人次,为历年来国庆小长假客流最高峰。为应对客流高峰,广铁集团当天加开临客列车63趟,武广高铁采用动车重联运行60列。

  从各大火车站客流来看,9月30日当天,广铁集团管内长沙、长沙南、深圳、广州、广州南等主要火车站出城客流高度集中,长沙南当天发送旅客4万人次。从客流走向看,中长途旅游探亲客流占较大比例,广东前往湖南、湖北、上海、北京等方向客流较多;湖南前往北京、上海、广东及西南方向客流较为集中。同时,广东、湖南两省的省内短途客流增幅明显。从各线路客流来看,呈现普速列车、高铁动车组、城际列车同时火爆的局面。9月30日,广铁集团普速列车发送旅客72万人次,高速铁路发送旅客突破50万人次,受郑武高铁开通和广州南、深圳北、长沙南分别开行到西安、郑州等地高铁的拉动效应影响,武广高铁当天客流达到13.2万人人次。

  为做好旅客乘车引导,各车站均在进站口、安检口、电梯口等关键节点增设引导栏和加派人手,引导旅客有序排队,车站电子显示屏、广播滚动播出票务资讯和出行服务信息。

  铁路部门提醒旅客,“双节”期间应提前购票、互联网和电话订票的旅客尽量提前取票、错峰出行。

  万名公安交警上路保安保畅

  我省平稳度过“两节”第一波交通高峰

  本报9月30日讯(记者 张斌 黄纯芳通讯员 雷文明)9月29日下午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国省道迎来了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第一波车流高峰,人流车流井喷式涌入城乡道路,部分路段、收费站车流量成倍增长。全省万名公安交警尤其是高速交警放弃休假,全警上路,全力疏导,保安保畅。截至30日下午5时,全省平稳度过了第一波出行交通高峰。

  9月29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杨琪君特意前往京港奥、沪昆高速和韶山,实地督导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的道路交通安保工作,要求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保工作要切实抓好收费站、路面管控等节点,积极与市州公安交警部门协调联动,做好远程分流工作,随时收集、掌握路面情况,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各界及广大司乘人员发布交通提示信息,有效引导群众出行。当了解韶山景区面临长假期间人流车流急剧增加、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的困难时,杨琪君当即决定从总队、高支队机关抽调20余名警力赴韶山景区协助工作。

  点击阅读更多更新湖南新闻

  进入微吧讨论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