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中秋月饼三大怪象:吃的人不买 买的人不吃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2012年9月30日08:16【评论0条】字号:T|T

  据新华社电  纸月饼“超发”,金银月饼“腐败”,真的月饼要么难吃、要么太贵反倒无人问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中秋节围绕着月饼又呈现出多种怪现象。

  有关专家认为,乱象“饼”生背后,是月饼“太忙”、传统“太闲”,导致了小小月饼意义超载、重负难堪,折射出的不仅是文化之惑,更是现实之惑。

  现象一“纸”月饼超发  真月饼缺货

  早在8月份,月饼提货券就悄然出现了。记者在南京中央商场看到,不时有手拿各色月饼券前来专柜提货的消费者。销售人员说,最近每天能卖出上千盒月饼,一大半都是拿月饼券购买的。

  与“纸”月饼的虚假繁荣相比,真月饼的提货有的却是真难。近日,多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月饼提货的不愉快经历。一位网友说,“上周日兴冲冲赶去福州路杏花楼领月饼。到了门店就傻眼了,队伍歪歪扭扭排了好长!两个小时才领到月饼。真是折腾!”宁波的网友则称自己有十几张“绿姿”月饼券,但要兑换成真月饼时,却被商家告知缺货,一连跑了三趟都没拿到。

  有关专家认为,月饼券已成为一种“类期货产品”。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围绕着月饼券的“灰色利益链”在各个转手环节均有利可图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是由月饼高额的利润在支撑。

  现象二 “社交饼”,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

  “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是人们对那些消费动辄数百元、数千元包装豪华的月饼礼品的一种调侃。

  记者在南京随机采访了十几个市民,其中中秋根本不吃或只尝一个的占受访人数的一半以上。除了感觉不好吃、不想吃,还有些人表示吃不起。记者走访南京多家超市发现,苏果、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盒装月饼价格从近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单价算下来,最便宜的也要10元一块,最贵的则要上百元一块。

  记者在南京工商银行某网点看到,“月饼“上绘有明月、荷花、仙鹤等吉祥图案,并配有“团团圆圆”“平平安安”“鹤寿延年”等字样。最贵的一套两枚50克的金月饼售价高达47620元,最便宜的一枚银月饼也要850元。

  “月饼花样再多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消费它们的是谁。现状是一些月饼早已偏离了食物的范畴,成为拉关系走后门的‘铺路饼’,甚至是权钱勾兑的‘腐败饼’。”南京大学社会学专家周晓红表示,归根结底,背后是人情经济在作祟,是社交心理的异变。

  现象三 月饼“太忙”,传统“太闲”

  有人形容中秋节是“忙死卖月饼的、累死送月饼的、愁死吃月饼的。”这话即使十分夸张,却也反映了九分现实。几千年前的中秋民俗传承至今日,似乎只剩下了月饼,亲戚间送月饼、朋友间送月饼、给领导送月饼、拉关系送月饼……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副所长陈竟认为,现在,月饼馈赠已经从注重亲情、感情异化,夹杂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功能,“要让中秋节过得别那么累,月饼首先要从主角的地位上退下来。中秋节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亲情上,一家人要团聚,更要回家陪陪老人,祥和温馨的团圆氛围才能体现中秋节传统的人文价值。”

  “包括中秋在内的传统节日放假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有时间开展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与美德,现在却在变味、变异,如果这样下去,这样的中秋节还有多少文化内核与价值寄托,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去传承与弘扬?”陈竟担忧地说。

  [中秋节花絮]

  月饼节的诗

  超长黄金周,双节并起。每逢佳节倍思亲,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象征与代名词,必然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于是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月饼的诗。

  1.李白家的月饼

  床前明月光,有饼没包装。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

  2.杜甫家的月饼

  细草微风岸,今年送礼多。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

  3.柳宗元家的月饼

  无权鸟飞绝,没钱人踪灭。品饼蓑笠翁,独过中秋节!

  4.苏轼家的月饼

  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不知天上饼,能卖多少钱?

  5.徐志摩家的月饼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地送,我挥一挥衣袖,来年你还送不送!

  6.琼瑶家的月饼

  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饼之人能懂。饼外情深义重,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

  点击阅读更多更新湖南新闻

  进入微吧讨论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