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外国记者眼中的奥运会:金牌只是浪花 人性最重

来源:新民晚报2012年8月4日【评论0条】字号:T|T

  “慢一点,你说的这个参加了5届奥运会的选手,叫什么名字?”

  昨天,在伦敦媒体中心的闲聊中,不少外国记者对我提到的谭宗亮加油,产生了兴趣。“他下届比赛还要参加吗?什么项目?”

  七嘴八舌中,没有人问及,谭宗亮在他所参加的5届奥运会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奥运成绩是第二位的,他能来参加奥运会,本身就说明他的水平。”俄罗斯记者伊万在他的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并说:“如果4年后我还采访奥运会的话,谭宗亮会是我的一个新闻点。”

  由谭宗亮,讲到了以队员和教练身份8次征战奥运会的王义夫。同样,外国同行们也没多问王义夫的成绩,只是说,这8届奥运会里,肯定有许多故事。

  采访伦敦奥运会至今,在与外国同行的沟通中,总觉得他们关注故事更多一些。中国队部分选手赛后强调兴奋、感动之情,他们并不感兴趣。相反,倒是喜欢问小故事,比如“你小时候怎么会练这个项目的”,又比如“你希望把金牌送给谁”。

  确实,奥运会变,体育比赛中人性的冲突,却始终不变。从整个奥运历史长河看,金牌,最多只能算是一朵浪花吧。

  同行之间,也会相互比较采访奥运会的次数。夏季奥运会的话,我是第三次,在伦敦媒体中心属“中等水平”,聊天的同行中,最多的是5次。记得在德国世界杯时,见过一名采访过11届世界杯的记者,他坐在新闻中心,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

  采访奥运会,是福分。不少同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见过,此番再见,那就是缘分。尽管这短短十几天里,大家都是早出晚归,最多在媒体中心点个头,打个招呼。

  想一想,如果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话,那么在同一届奥运会相遇,那又需要多少缘分?

  回想8年前采访雅典奥运会前,我们已提醒自己,莫一切都推崇“金牌主义”。8年之后,同样的提醒,依然适用。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